种美感。其中,亚洲象很年幼,尚未长出
? 一 , , 1米
1 26 2 l 3 39 4 161 5 6 6 139
部分祭祀坑平面图
门齿,背部有一枚铜铃,显然是人工养殖的。在它的前方坑角,摆放 的是一头幼猪,大小相对,构图感很强。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 猪狗牛羊属于商王奉献给先祖的食物,马和各种野生动物是给先祖的 生活用品和玩物。比如,1976年发掘的一座坑中,就埋有一人和五只鹰, 这应当是把驯鹰师和鹰都献给了先王和先妣。
砍头的认真程度
王陵大约二十年左右增加一座,祭祀坑则每年都会增加。虽然王 陵中的殉人和祭祀坑中的人牲大都被砍头,但这两者间还是存在着细 微的区别。
如前所述,王陵墓穴中的人头骨多数连着几节颈椎骨,说明屠杀 时有人专门负责拽住人牲的头发,使其脖子伸长受刃。
这种杀祭方式在甲骨文中有专门的字,除了 “伐二还有一个字: 皴,写作於学界普遍认为,该字象一人双手反缚,发辫直竖,一把 斧钺正砍杀人头之形。24有些甲骨卜辞的皴,人头上方还会画一只手, 写作6,表示砍头时有人用手拽着受刑人的头发。25
把头发编成束状的用途很明确,显然是为了防止人牲缩脖子。伐 是用普通的戈砍头,皴则是用尊贵的钺,所以砍头的过程也更认真, 有可能是由王或王后等领袖人物亲自执行。
王陵墓道中摆放着比较完整的人头,以示对刚去世的先王的尊重。 这是孝子的人之常情。至于每年向历代先祖的献祭,就没有这么讲究 和投入了:祭祀坑中的无头尸身,往往连带着下颗甚至上颗骨,说明 每年例行的祭祀的随意性更大。
殷商的王陵祭祀对男性人牲和殉人多用斩首,甚至肢解,而女性 则多能保存全尸。这背后的宗教思维可能是:男性俘虏和奴隶具有反 抗能力,砍头可以使其灵魂彻底驯服;相对而言,女性奴隶和战俘则 缺少攻击性,甚至也有给男性先王和诸神充当性奴之用,自然需要保 存全尸。当然,性别不全是区分用途的标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牲 (殉人),都可能被肢解、剔剥,甚至烹饪加工。
殷墟宫殿区发现近千名人牲,王陵区则有上万,这说明商王室献 祭的主要场所是王陵区。而目前在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以及中 商的小双桥遗址尚未发现王陵区,这意味着它们的大规模献祭区可能 还未被发现。
早商和中商宫殿区的献祭人牲,头骨经常被锐器戳出孔洞,但到 殷商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这是祭祀方式的重要转变。
甲骨卜辞中记录的很多祭祀现象,在考古中还难以找到对应。比 如,“沉”祭,是指把祭品投入河中,祈求河神的庇护,自然难以留 下考古现场;还有用血或内脏献祭的字,但它们也不可能在地层中保 留下来;几乎没有用马献祭的记录,但祭祀场中却有数以百计的马牲, 这也是考古和卜辞不能对应的地方。
以上是商王室的人祭和人殉。而王室之下,还有为数众多的贵族, 他们的人祭和人殉虽然不如王室集中,但分布范围更广,随时代升级 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附录一:人髓骨占卜
从考古来看,在盘庚迁都前,殷地已是一座比较繁荣的商人聚落, 不仅有随葬铜礼器的墓葬,还有超过2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
发现两座早于盘庚时期的庭院建筑(分别编号为f1和f2 ),其中, f1有奠基人七名,f2则至少有五名(发掘不完整);主要是幼儿,超 过一岁的,腿或下半身会被砍掉。f2东侧还有一座祭祀坑,里面有 两具尸骨和一枚头骨,与散乱的红烧土块堆积在一起。26这是典型的 商人宗教遗存,所以,对于盘庚朝廷来说,殷并非陌生的化外之地。
在殷都早期以及宫殿区从退北迁到洱南的前后,商人似乎尝试过 一些奇异的占卜方式。在沮南宫殿区南方1公里处的苗圃北地遗址, 发掘出一些这个时期的灰坑,其中有各种动物和人的零碎骨头。一期 的h19有大量占卜用牛肩胛骨和六块人髓骨残片,而且人髓骨被钻凿 出圆坑和长方形坑,还有灼烫之后的裂纹。显然,这是操作者在尝试 用人骨预测的准确性。
在h19及旁边的灰坑一共发现150多块人骨,大都是残碎的, 有髓骨、臼骨、脊骨、肢骨、颅骨和颗骨等,占兽骨总量的十分之一。 这片区域有可能是座骨器作坊,h19则是一位占卜师的工作地点,他 应该就住在作坊旁边,以方便拣选、加工和实验各种骨头占卜的准确 性。制骨的下脚料则被扔到了灰坑之中。人骨的预言效果似乎不如牛 骨,所以并没有普及开来。再以后,商人用龟甲占卜的现象明显增多, 这应当也是商人反复试错之后的收获。27
殷墟苗圃北地的人髓骨卜骨碎片28
附录二:第一颗蒸锅人头
1984年,考古队又一次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