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3节(5 / 5)

二里头遗址。它的占地面积、宫殿规格以 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都超过了以往和同期任何遗址。而且,二里头遗 址距今3900—3500年,恰好在商朝之前,所以它很可能就是夏朝的 都城。

二里头考古的成果已经有很多,但留心二里头人的主食是哪种的 还不多,大多数学者普遍默认,按照华北地区的传统,它应当以旱作 的粟(小米)为主。

但事实恰好相反,二里头人的主食是水稻(大米)。不仅如此, 这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大禹治水”的来历。学界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的原因,说起来颇为有趣,就是按粮食颗粒数进行统计和排名,而忽 视了不同粮食的颗粒其实差别巨大。

历经上千年埋藏的粮食大都已经碳化,如果不是大量的堆积很难 被发现。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开始采用“浮选法”来寻找粮食:在遗 址中采集土样,打散后放入水中搅拌,而碳化的粮食比水轻,所以粮 食会浮上水面。这样,人们就可以采集到古人遗弃的粮食颗粒,观察 古人在种什么、吃什么。

在1999—2006年的二里头发掘中,对遗址土样采用“浮选法” 得到的样本显示:粟米(小米)数量最多;稻米(大米)其次,约 为粟米数量的一半;其他旱作的黍、大豆和小麦数量很少(参见表 一)。2这样看来,稻米在二里头似乎不占主要地位。

表一:《二里头:1999-2006》中的出土粮食颗粒占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