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离南枝 第94节(1 / 3)

加入书签

月饼入了模具,压出许多花样。沈若筠拿了块兔子捣药图样细看,又想到赵玉屏了,估计她此时也正和周妤一道吃月饼呢。

早园将一匣子月饼拿布巾包好,递给包澄:“三娘在这好些日子了,中秋是团圆节,不若劝三娘回去汴京一趟,一家人也好团圆。”

“我也想呢。”包澄拱手谢她,接过月饼,“只是我娘她……”

早园小声与他出主意:“三娘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也是惦记包二郎的,你且与她说,二郎身体不怎么好,保管她要回去看看。”

“可这不是撒谎么?”包澄摇头,“我可不敢骗我娘。”

早园笑道:“这算什么骗呀?不过是想个法子,叫三娘回去罢了……一家人之间,总不好这样耗着。我家小姐常忧心是自己教三娘与包家二哥生了嫌隙,很是不安呢。”

两人正说着话,节青凑过来打趣:“你们两在说什么小话呢?是我能听的吗?”

包澄支吾,早园倒是神色不变,“你那月饼都压好了么?”

节青笑嘻嘻道,“早压完上屉了,只是若有上等的胭脂米,便更好了。”

“你也不看看今年是何光景,还有许多人吃不上饭呢……能有你一口白米吃,你就知足吧。”

两人笑闹一阵,就见艾三娘扶着沈若筠从里屋出来。

沈若筠劝艾三娘:“三娘,你以前总想着包二哥不在家,不能同你们一处过团圆节。今年他好不容易在汴京,便回去看看吧。你回来时,给我捎一些丰乐楼的点心,我可是想疯了……尤其是一品酥,她们几个折腾许久,也没做出那味。”

“带来这里,可不早就凉透了。”艾三娘态度松动,“旁的还想吃什么?”

“我想吃蟹酿橙,可怀孕又吃不得。”沈若筠笑道,“你且与店家说,要隔日才用,他自会拿未下锅的与你,带过来厨下炸了便是。”

“行,那我就回去一趟,与你带些点心来。”

艾三娘在沈若筠的孕肚上轻轻拍了拍,叮嘱道:“那你也乖乖地,等师奶奶回来。”

沈若筠闻言笑道:“那便说好了,这孩子到时候得跟着你学医。”

“学医算什么本事啊。”艾三娘摆手,“若论老师,还得让陆蕴来当……这孩子若是个小陆蕴就好了。”

她说完,忽想起陆蕴现下消息全无,沈若筠心里记挂,总遣人去打听。她自觉说错了话,小心翼翼打量沈若筠神色。

沈若筠倒是笑了,心道还好陆蕴不在,三娘这话说的,好像她怀的是陆蕴的孩子一般,若陆蕴在得多尴尬。

“其实像我们家谁都行。”沈若筠道,“最好是能像我祖母或是长姐。”

自知辽人已入了关,沈家的庄子便加修了围墙,庄户抽了人,组成巡逻小队,日日夜夜都要巡值。

中秋佳节,也未放松警惕。

沈家之前运来的家宅物品,都整理放置在粮仓里。沈若筠自苍筤一行人从青州归来,也对粮仓进行了改造。先是将原有的粮仓入口改建到庄内,另通狄枫的小院,又将原入口封死炸毁。后将粮仓内重新做了分隔,又按庄户分了,叫他们存放家中重要物品,也可住人。

里面囤了粮食,还连通一口水井井壁,不仅可以取水,还可以通过井壁,观察外面动静。

沈若筠以前听祖母说过,打仗也会修工事。可容将士生存、作战的地壕、战壕就叫永固工事。在改建时,便找了沈义山、沈敦这些精通军事的人来看,又增加了可供射箭,点燃猛火油等火器装置的射击室。

因着研制火器,沈若筠休息时,也喜欢与沈家庄里的人聊冀北的事,也听他们怀念曾经并肩的战友。

大昱战马不肥,供给不力,兵士只能以血肉之躯铸成防线,抵御辽兵入侵。许多兵士离开家乡时,还想着下次回来,要拿攒的饷银给家里添一头牛几亩地……最后却埋骨他乡,不得归矣。

祖母在她幼时,常与她讲军人马革裹尸的故事,想要她理解此非大悲情。沈若筠忽想到那日收拾书籍,觉得沈家结局早已着墨,只是自己没有窥见,未加警觉。其实一代又一代的沈家人,都是早知如此,还是作了一样的选择。

沈若筠不信祖母会不知家族衰落,不知群臣忌惮……可祖母新寡便带孝挂帅,还在冀北军营里养大了独子沈煜;父亲沈煜也如此,将唯一的女儿带去了冀北。

若爹知道还有个她,也不知会不会也带她去冀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出自《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意为妻子劝丈夫不要过河,丈夫还是过河死了,妻子看到丈夫投水,拿出箜篌弹唱此诗。 这首诗不同人有不同见解,有人说此公蠢笨固执,明知会死还去。更有网友恶搞,翻译英文为不作不死。 明知一件事很危险却要去做,可以说此人蠢。但是事情意义重大时,愚蠢会更像一种悲壮。 诸葛亮北伐中原,姜维鏖战西北。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戚,帝女化草,无一不是徒劳。可是愚公还要坚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