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66节(1 / 3)

加入书签

可是在大明,在这山东,自己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

孔家就是压在山东百姓身上的大山。

现在把孔家推翻了,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把土地分给百姓,百姓心里自然也就明白谁才是为他们当家作主的人。日子好过了,生活有了奔头,百姓才有了希望,国家也才有了希望。

朱翊钧两人很快就走过了李老蔫家的院子。

转头看了一眼,朱翊钧缓缓地露出了笑容,收回了目光。

这座院子,恐怕永远都会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了。

两人往前走了不远,就来到了村庄里的小广场,广场后面就是这个庄子的祠堂。

现在祠堂前面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正在轰然叫着好,也不知道在干嘛。

李文达见朱翊钧伸着脖子往里看,问道:“白公子没见过?”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没见过。”

“说书人来了。”李文达笑着说道:“这些走乡下的说书人其实也是讨生活的人,每家有喜事的时候,他们都会来讨杯喜酒喝。当然了,大多的时候都是主家请他们来的。平日里他们很少过来,不过闲暇的时候也会走村串巷的说一段。大家也都爱听,随手扔赏钱给他。”

闻言,朱翊钧点了点头。

这些说书人恐怕就是外务府的人,下来也是为了搞宣传。

在外务府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宣传机制,最底层的就是说书人,走街串巷。他们说书也不是白说的,都是有工钱拿的,想糊弄人也不成,上面的人会有下来巡查的。如果知道你没来说,你肯定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他们都愿意下来说,因为有钱赚。又不是让你白说,村子里面给的赏钱不是钱吗?

朱翊钧拉着李文达走了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台下。

周围围了很多人,原本朱翊钧以为根本就进不去了。没想到庄子里面的人见到李文达之后,都给他让出了一条路。

看到这一幕,朱翊钧转头看着李文达,笑着问道:“没想到李公子在庄子上还很有威望。”

“都是他们抬爱。”李文达笑着说道:“我只是庄子上的教书先生,他们这么做也是对我的尊重而已。”

朱翊钧点头,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李文达那么狂热了,搞不好这个家伙也是外务府的人。

皇庄里面的教书先生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除了教学生识字以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灌输一些思想。虽然没有到教学生“什么是压迫、什么是剥削”的地步上,但是也会教他们明事理,教他们明白怎么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西苑孤儿院的第一批人都已经放出来了,现在就分布在皇庄的各个岗位上。有很多都做了教书先生,朱翊钧在这方面非常看重。

眼前的这个李文达不是孤儿院出来的,不过从他刚刚说的那些狂热的话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自己的狂热支持者。

朱翊钧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前面,一起看向舞台上。

这一刻,朱翊钧发现说书的居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难道他们已经衍生出相声来了吗?

果然,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见朱翊钧有些不明白,李文达笑着说道:“白兄没见过吗?”

“说书的倒是见过,但是两人一起的没见过。”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

“因为他们在说故事,”刘文达笑着解释道:“一个人演不过来。听他们说,准备再增加几个人。”

拉场戏吗?

古话剧?

相声剧?

朱翊钧的心里面闪过了几个词,不过都没有说出来。

不管是什么,只要下面的人喜欢就好了。看看周围的百姓,看着乐呵呵的,好事。

一边的李文达语气有些幽幽的说道:“海大人的故事还真的是经久不厌,每一次说海大人的故事,百姓们都会跑过来听。”

他的语气之中满是羡慕。

统一思想的铺垫——新华书局

朱翊钧看了一眼李文达,笑着说道:“既然你心中有如此抱负,自然可以伸展一番,学一学海大人做一回海青天。”

因为宣传需要,海瑞的故事在山东这里宣传的很厉害。现在海瑞的故事在山东家喻户晓,谁都知道他是一个清官,海青天的名号声震山东。

每一次海瑞的故事演出,都会得到大家的欢迎。

朱翊钧听了一会儿就知道了,这里说的不是海瑞在山东探案的故事,而是京城那边传过来的全新版本,内容取材是包公。

基本就是海瑞打坐顺天府,左张龙右赵虎,展昭在中央。

这种具有传奇性的故事非常得老百姓的喜欢,何况里面还有清官破案,这就更得他们的喜欢了。

现场很热闹,叫好声很多,不时就有人往台上面扔钱。

朱翊钧和李文达两人并没有看很久,很快就从人群当中走了出来,穿来广场就到了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