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65节(1 / 3)

加入书签

朱翊钧顿时就沉默了,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比起之前,现在的日子好了很多?我看百姓依旧很胆小很警惕。”

“以后就不会了。”李文达十分有信心的说道:“当今陛下英明睿智,派了海青天过来,山东上下的百姓有福气了!”

“这话怎么说?”朱翊钧笑着问道。

“山东这边的事,白公子可能不知道。当初山东这边清查土地的时候,朝廷就清退了一批土地,还给了那些土地被侵占的百姓。可是这种事抵得了一时,抵不了一世。当初这些土地是怎么被他们侵占的,将来他们再侵占一次也就是了,真落到百姓手里的无非就是一些钱粮而已。可是这些钱粮也不一定会落到百姓的手里,最终还会被他们拿回去,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可是即便如此,大家也可以呼唤海瑞海大人一声海青天了。”

“这么多年,谁管过这样的事?”说到这里,李文达目光坚定,脸上露出了狂热的表情,大笑着说道:“可是有人看到了!有人管!海大人管了!当今陛下管了!”

“当今陛下成立了皇庄,将所有百姓手里面的土地全都租了下来。租土地,你听说过吗?这是千古未有之举!身为皇帝,居然要从百姓的手里面租土地,陛下仁德啊!”

闻言,朱翊钧一点都没觉得心里面不舒服。

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真的就只是说说而已,天下的土地该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

皇帝也不可能说把你们家的土地给我,他们嘴上说全都是皇帝的,可实际上我的还是皇帝的,他们分的很清楚。所以朱翊钧根本就不会在这方面计较。

“百姓的土地租给了陛下之后,每年还是由老百姓自己种,种出来的收成只需要交给朝廷两成就可以。你知道吗?很多百姓都觉得这是在占皇帝的便宜。去年秋收的时候,很多百姓都愿意把土地种出来的东西留下两成,剩下八成全都交给陛下。用他们的话说,不能这么占陛下的便宜。”

“当时我就站在那边的山坡上。”李文达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道:“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哭得泪流满面。”

朱翊钧看着李文达,发现他提到这件事的时候,眼圈还是有些发红。

“陛下仁德,租百姓的地、给百姓钱;百姓种地,每年的收成自己可以拿八成,百姓却不愿意拿八成,想要给皇帝八成。纵观整个史书,我从没有听过这样的事!”

朱翊钧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

这些才是自己想看到的。

其实自己所做的事并不是很多。

首先,土地租种这一块,地租并不高,基本每亩地也就是一成的收成。也就是拿出一成收成来租老百姓的地,给老百姓八成的工资,自己还能剩下一成,基本与收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之所以大家都觉得好过了,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普通百姓那里没有胥吏和官员贪污,说几成就几成,所以收入多了。

对于朱翊钧来说,实收的就是实收的,不存在虚报、不存在拖欠,凡是自己名下的土地全都能收得上来,没有人有免税的优惠。这样一来,数量大了,东西自然就多了。

其次,就是高产作物的普及,土豆、地瓜、玉米等等。粮食增产了,收入自然就多了,百姓和朝廷的日子也自然就好过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朱翊钧收来的粮,一大部分都被拿去做储备粮了。

朱翊钧问道:“如此一来,朝廷岂不是亏了?只收一成的话,赋税恐怕都不够。”

闻言,李文达笑着说道:“朝廷倒不至于亏。”

“这话怎么说?”朱翊钧有些迟疑着问道:“好处都给了百姓,朝廷只收一成的粮食、弄这么大一个皇庄,不就是亏了吗?”

“皇庄可不光有土地,”一边的李文达笑着说道:“如果白兄有兴趣,我带你到处看看。”

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是求之不得。”朱翊钧连忙笑着说道。

“这边请。”李文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朱翊钧向前带了几步,说道:“比起以前,百姓的日子其实好过的多了。你看看,他们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东西,白公子怕是不认识吧?”

朱翊钧转头看过去,果然发现每家院子里面都有一座圆形的建筑,上面是尖顶的。

别说,这个东西朱翊钧还真就认识。他笑着说道:“这是粮仓吧?”

“白公子好见识!”李文达笑着说道:“的确是粮仓。也不瞒着白公子,我每天吃过晚饭之后,都会到这里走一走。不看别的,就看看这些东西,我这心里就安。”

“在以前,谁在家里面有粮仓?家里面有个米缸不空就已经是好事了。可是现在家家的粮仓都不空,里面都存了很多粮食。不说其他的,一家五口之人,吃上个月是没问题的。”

闻言,朱翊钧的心头一动。

这样的存粮代表着什么?

在这个时代,就代表着安定,代表着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