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18节(2 / 3)

加入书签

也强调:“赵大姐你过去吧,没事儿的,咱们都是自己人。”

这农场的餐厅近乎于农家乐,因为要经常招待各地的客商,所以有好几个包间。

赵大姐的新客就在隔壁包房,几乎是瞬间里面就热闹起来。

人家的欢实没影响周秋萍他们吃饭,大家就着农家菜吃的还挺香。

如果不是因为吃的是菠萝饭,老张最后连腐竹烧肉的汤都不想放过,直接拌汤吃。

他还是觉得农家大灶烧出来的饭最香。

中途赵大姐又过来两趟,和他们打招呼。

她的朋友们也过来要给周秋萍敬酒,说得好好敬敬买航母的大老板。

有人端着酒杯感叹:“这留在国内都发大财了。不像我们,跑出去也是做底下的人。”

赵大姐赶紧把自己摘出去:“周老板是发大财,我这就是混口饭吃而已。”

周秋萍端着茶杯但笑不语,她在外面轻易不喝酒。

众人都说了客气话,然后才回自己的饭桌。

陈自强偷偷给他们做背景介绍:“当初他们关系很好的,跑出去的还给留下来的寄吃的,就是那种做三明治切掉的面包边。香港人不稀罕这个,那会儿对我们来讲绝对是宝贝。他们处的跟家里人一样。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去的也就那样,留下来的反而发达了。”

朱莉相当认真地和他分析:“他们没学历,语言又不通,在香港进不了大公司。”

准确点讲,普通公司他们都难进。因为公司白领起码要精通英语。可那一代逃港的人,尤其是知青,又有几个会说英语呢。

留给他们的位置基本上都是香港本地人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这样都算不错了,还有人找不到工作,男的沦为黑色,女的变成流莺。

周秋萍点头:“人离乡贱,出门在外打拼都不容易。”

老张咂嘴,自有一番见解:“谁也不傻,人家把地方搞好了,你想跑去占便宜,人家凭什么让你占?要说好,还是得自己动手,把自己的地方建起来,才是真正的好。”

陈自强却不赞同:“那照这么说,你们不应该在外国开公司呀,你们建设了谁?”

老张不甘示弱:“我们这是在打开国际市场,也是在为国内经济做贡献。”

大家吃完了饭,隔壁包房的人也差不多。吃饭就是这样,你吃一个小时也行,你20分钟解决战斗也没问题。

赵大姐干脆就带两拨人继续参观农场。

她原先空了几亩地准备搞无土栽培来着,现在被周秋萍一说,她又琢磨着是不是可以盖个养鸡场。

换成平原地带未必合适,但它这里算丘陵了。三面环山的山谷确实很适合做养鸡场。

这样她就有两个养鸡场,平均下来一天可以供应4000只鸡。

赵大姐只担心一件事:“到时候你都收吗?”

深圳的市场盘子总共就这么大,一年肉鸡饲养量也就是4,000万多只,出口是1200多万只。她以前的销售路线加在一起,每年消化7万只鸡。更多的部分,如果这位周老板不采购,光是跑销售,就能活活累死整个农场。

周秋萍点头:“你养出来了,那我肯定收。我觉得两个养鸡场太少,麻烦您再帮我介绍,不行的话,我自己投资建养殖场也行。”

赵大姐的知青朋友咋舌:“哎哟,你们做生意真是大手笔。”

周秋萍笑了笑:“我们也是供货而已。”

她是占了身为房东的便宜。

东方电子城地下一层是从香港来的大型超市,当初对方租房子,她从整个电子城的综合效益考虑,给了对方优惠的租金。

现在她将鸡肉加工半成品样品带给超市负责人看,对方肯定要卖她面子。只要一切检验合格,要是同意它进场销售。

以超市现在的火爆程度,有这样一个销售渠道,起码可以消耗掉加工厂一半的产量。

但这还不够,她还要以这家深圳的店为跳板,进军香港市场。

倘若顺利拿下的话,再建几个养鸡场都未必够用,她还得走出深圳去羊城或者周边其他地区,建更多的养鸡场。

赵大姐的朋友突然间伸手指着前面,奇怪:“咦,这是在干嘛?”

赵大姐解释道:“这是在收鸡粪,这个发酵处理了之后可以做饲料喂猪,我特地从外面学来。”

在场好几个人都变了脸色,还有人颤抖着问:“你们家的猪是吃鸡屎长大的?”

老张二话不说,已经跑到旁边去吐了。

周秋萍表情微妙,她其实也知道这招。但她没在自己的养鸡场做。

因为虽然理论角度上来讲,这么做是循环农业很环保。但实际处理起来成本不低,挺麻烦的。而且农场职工的接受度也低。

与其这样折腾,他们还不如直接发酵做有机肥,用来种植玉米大豆这些,或者用来加工做饲料。

赵大姐还在跟客人解释:“处理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