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18节(1 / 3)

加入书签

不过她还是关注了重点:“你们养鸡场每天能够提供多少鸡?”

“我们一年能出7万只肉鸡。”

太少了,一天还不到200只鸡,机器都开不到半小时。

周秋萍想了想,直接开口询问:“那你能扩大规模吗?”

赵大姐反问:“那你要多少?”

等到周秋萍报出数字,她就直接摇头了,“那我这地方不够,养不起来。”

200亩的荒山看着多,但他们家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又种树,养鸡场的面积也就1万平方而已。

能来大订单当然好,但她现在一年7万只肉鸡也不愁卖。如果再折腾,还不晓得要投入多少成本,反而不划算。

周秋萍解释道:“你这养鸡场得重新规划,白羽鸡不需要散养,可以立体养殖。在美国,一个标准的122米x122米的肉鸡鸡舍,可以养殖2万只鸡。一个家庭养鸡场一般常规有三栋鸡舍,每栋之间相隔20米,合计一批养肉鸡6万只左右。”

赵大姐瞪大了眼睛,难以想象:“这么多呀。”

白羽鸡长得快,49天就能出栏,一批6万只。一年足足有40多万只鸡。况且这位周老板说的鸡舍的面积大家一起也没1万平方米。按照她的养鸡场规模,建6栋鸡舍没问题,那一年就是80万只鸡呀。有她现在规模10倍不止了。

周秋萍点点头:“没错,他们的养殖效率非常高。不过,如果你要扩大规模的话,那得做的事情不少。首先鸭子跟鸡不能放在一起混养,不然容易交叉传播疾病。除此之外,一个养鸡场只能养同一批次的鸡,不同的养鸡场之间也要离得远。”

赵老板有点心动,倒不是单纯为了订单,还因为周秋萍说的养鸡场特别高级,让她有了专业追求。

要知道,当初村里组织干部去香港旅游。旁人都忙着逛旅游景点,帮亲朋好友买东西。就她特地坐车去新界农村,看人家怎么搞农业的。她还跟人学了怎么养猪,就连母猪的产床都是问人家学会的。畜牧站的同志过来看了,多夸奖她做的科学。

今年她还准备自费出去学习无土蔬菜栽培技术,要好好大干一场。

朱莉立刻递上名片,主动邀请:“我们老板在海城有7家养鸡场,就是按照美国模式建立起来的。如果您有兴趣,我们邀请您过去参观。”

周秋萍看赵大姐心动又犹豫的模样,主动提出:“其实我最早是想在深圳找地自己建养鸡场的。但想找个合适的地方不容易。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进一步扩大规模,能不能带我发个财,让我参一股投资?”

赵大姐吓了一跳,直接表态可不敢。

她这农场固定资产虽然已经上千万,年纯收入也要近百万,但跟买飞机买航母的人比起来,那绝对提不上嘴。

“周老板你客气了,要发财也是你带我们家发财。”

周秋萍笑道:“大家一块发财。”

农场面积太大,没逛完一圈就足够消耗一上午。

赵大姐坚持要留他们吃中午饭,强调都是自己家种的养的东西。

周秋萍也没跟人客气,她还想趁机尝尝这里产出物的水平。

因为白羽鸡水分含量高,不适合红烧,所以端上桌的是先卤后烤的鸡,味道很不错。

除了烤鸡之外,桌上还有豆腐鱼头汤外加腐竹烧肉,都是硬菜。再配上两道炒时蔬,待客完全不失礼。

最精彩的是菠萝饭呀,主食就是农场自己做的菠萝饭,味道很不错,当真很有范儿。

周秋萍半开玩笑道:“您要是改行开饭店了,那生意也肯定好。”

赵大姐摆手:“哎哟,我可不敢受这罪,开饭店实在太累。”

大家正闲聊中,外面又来了客人。赵大姐亲自出去接待。

陈自强趁机问周秋萍:“你真打算投资这农场了?”

周秋萍笑道:“那也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当然,最好是能多找几块荒山,然后分开来盖养鸡场,这样才方便养不同批次的鸡,加工厂时刻都有货源供应。”

她还是很看好赵大姐的,对方有眼光也有魄力,舍得在事业上做投资。这点极为难得。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苦惯了,加上80年代的个体户基本上都是实在过不下去,不得不硬着头皮豁出去才开始做当年被称之为□□的事,所以他们习惯了以小博大,普遍舍不得投入更多的资金。

跟他们一比起来,赵大姐的手笔实在大。

这也意味着一旦双方开始合作,人家不会轻易退缩,毕竟要考虑沉没成本问题。

赵大姐又走回屋,跟他们道歉:“实在对不住,我有老朋友过来了,我得陪他们喝两杯。”

周秋萍赶紧表态:“没事儿,您忙。”

赵大姐又解释了句:“是以前一会儿下放的知青,多少年没见了,他们特地从香港过来看我。”

那的确是老朋友,都见证了彼此的青春。难怪赵大姐激动。

就连陈自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