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小户女养家记 第73节(2 / 3)

加入书签

进屋坐下歇了一会儿,喝了口茶,就带着陈念莞就去储藏蚝油的地窖。

除了上次挖的那个地窖,柳大舅还多挖了个更大的地窖,他们已经在后院专门腾出一间大房子来专门生产蚝油。

房子前头是十二个小灶,走过过道后,后头是专门接手熬制好的蚝汁,搭配其他佐料做成蚝油的专用场所,最后才是存放装蚝油瓷罐跟瓷瓶的地儿,一边是两个大土灶,烧火用的,主要是煮水,用来烫洗这些瓷罐瓷瓶,一边就是干净的大案桌,用来沥干烫洗过的瓷瓶。

那地窖入口就挖在这后头,那蚝油一装瓶就会用腊密封起来,然后成批送到地窖里存起来。

陈念莞跟着柳大舅跟四舅走进这个地窖,感受着冷冷的凉意,看着里头分罐装跟瓶装,摆放?????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蚝油,很是高兴。

“这里的存货,加之前那地窖里的存货,估计都接近七百多罐,瓶装的也有五百。”柳四舅跟陈念莞道,“你说,够不够用的?”

“这可不一定。”

陈念莞想到二十多家分店,估量了一下蚝油的用量。

如果像府城的分店那般生意兴隆,估计不到半个月就会来定一次货,便是一个月定一次,算上路途上要用的时间,算是勉强够用。

因为只要进入九月份,就能继续收购新鲜生蚝制作蚝油了,如今是五月初,只要库存满足三个月的需求就可以了。

等九月份开始,柳大舅他们也正好利用现有的人手再多做一些蚝油存放起来,再加上年节差不多两个月是猫冬不做活的,那段时间不仅是生蚝最肥美的时节,也是退潮,海边礁石大量露出水面,是这些生蚝随处可捡的时候,大可以利用起来,就不用像今年这么匆匆忙忙,急得焦头烂额了。

嗯,这完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门产业,看来是不怕蚝油供应不上了。

陈念莞于是放心将这蚝油这产业完全交给柳四舅全权负责。

等交代完相关的蚝油出货订货事宜,陈念莞想到如今正是河虾海鱼盛产的时节,并且柳大舅家里头的农活算是初初忙完了。

柳家村主要种的主粮是水稻跟苞谷,上交的官粮也主要是以稻米为主,苞谷为辅。

苞谷在四月左右就已经种植完了,水稻也是在同一个时节栽种下田,一稻双季。

因着气候温暖的缘故,早稻一般三月末播种,四月初插秧,可以在七月初或中旬左右收割,而后抢种第二茬的晚稻,晚稻成熟用时间比较短,约莫在九月底或十月初收割。

所以今儿算是苞谷跟稻米都处于等待熟成的时期,地里活儿没那么繁忙。

既然如今暂停了蚝油的炼制,又有河海鱼虾,何不干脆教大舅母她们做虾酱鱼露呢?

一来开拓多一条财路,二来给店里头多增加一项产品,三来,大舅家也能再增多进项,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况且,等成功做出酱料后,她能用来做美食的选择更多,譬如,鱼露拌面,鱼露烤肉,鱼露炖菜,譬如,虾酱煎蛋,虾酱豆腐,虾酱猪排,譬如,瑶柱酱焗藕,瑶柱酱煎鱼,瑶柱酱烧骨等等,等等。

陈念莞想着想着,忍不住擦了擦嘴角,馋得刺溜刺溜的。

还可以给河粉加料,或许,装罐后,直接供应给各分店售卖也行呐,反正如今柳大舅家里头不缺冰块,让他们再挖几个地窖,就也有多几个状态良好的酱料储存仓。

这就等于让柳大舅家成为陈家河粉店的酱料制造商,让他家作坊里多上新几个品种。

于是这天晚膳的时候,陈念莞直接给柳大舅家里头的人说了自己的打算,大表哥跟四舅都满面笑容地搓了搓手。

“莞莞,你要觉得我们能行,就尽管教咱们吧!”

“就是,如今这村子里头人多,要咱家里头的人忙不过来,还能雇人。”四舅母也赶紧道,“莞莞,我们能做得来,你相信舅母。”

陈念莞笑了,“行,那我这几日就把要做这些酱料的法子都交给你们。”

其实虾酱鱼露的原料都是些小鱼小虾,并不值几个钱。

她在码头摆摊卖河粉的时候,就见过渔民卖这些鱼虾,便宜得很,最后很多都没人买,那个时候她就觉得,拿来做酱料正正好。

麻烦的是瑶柱酱。

正宗的瑶柱酱,瑶柱要选用新鲜的海贝类,并且只选取作为柱心的那一点闭壳肌来做,要找出海的渔民捕捞大量的海贝,而后所有肉类只取用那么一丁点,过于奢侈,还挺麻烦的,所以陈念莞就打算做改良版的瑶柱酱了。

恰好家里头还有做蚝油剩下的香辛料存着,等买来了鱼虾贝类,马上就能做。

熬制方法自然是交给大舅母跟四舅母的。

所以这些天陈念莞没干别的,就专门教她们做这三种酱料。

鱼露的制作周期最长,也最繁琐,只能一步步来,所以眼下陈念莞先让大舅母跟四舅母去找村子里的木匠做四个特制的木桶,木桶靠底部以上则开了一个口子,另外专门做了个塞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