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权谋帝王心 第67节(2 / 3)

太过费力,毕竟严锋的伤还没好利索。

严锋将他这点小动作看在眼里,心下微软,托着他的手臂力道却丝毫未减,声音也放缓了些:“回去用热水泡一泡,属下帮殿下揉开,明日便不会这般酸痛了。”

“嗯。”晟璘低低应了一声,依赖地靠着严锋,慢慢朝自己的院落挪去。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稚嫩却努力挺直,一个伤痕累累却坚定不移。

“严锋,”快到院门时,晟璘忽然低声说,“楚先生讲的道理很深,武艺练起来也很累……但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必须学的。”

他抬起头,看着严锋,眼神虽然疲惫,却透着一股清澈的坚定,“我会坚持下去的,不会再让你……和母妃失望。”

严锋脚步微顿,看着小主子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那里面映着残阳的光,也映着一种名为成长的东西。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用那只未受伤的手臂,更加用力地、稳稳地扶住了身边的少年。

这朔州的风,或许凛冽,但这块璞玉,正在这风霜砥砺中,悄然生辉。

第118章 晨课与午练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晟璘便被内侍轻声唤醒。尽管浑身肌肉还在叫嚣着昨日的酸痛,但他还是咬着牙爬了起来。

严锋早已守在门外,见他出来,沉默地将一柄温热的木剑递到他手中——这是萧彻吩咐准备的,未开刃,却比真剑更沉,专为打基础所用。

再次踏入楚玉衡的静室,晟璘的心境与昨日已略有不同。少了些初来乍到的惶恐,多了几分求知的郑重。

楚玉衡依旧是一身素雅长衫,气度从容。他今日并未直接讲史,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殿下,昨日归去,可曾思索,若一地水患频发,当如何根治?”

晟璘想了想,谨慎地回答:“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楚玉衡微微颔首,却不置可否,转而开始讲述上古大禹治水的故事。

他不仅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辛劳,更着重剖析禹之父鲧“堵”之法的失败,与禹“导”之法的成功。

他从地理、民情、乃至不同部族间的利益协调,层层剥茧,将一场远古的水患治理,讲成了一堂生动的资源调配与矛盾化解的实践课。

“堵,看似直接,然水势愈积愈猛,终将溃堤,酿成大祸。”楚玉衡的声音平和而富有穿透力。

“导,顺应水性,疏通归海,看似迂回,却能长治久安。为政之道,亦是如此。律法、兵威如同堤坝,不可或缺,但若只知强力压制,不知疏导民情,化解积怨,则隐患深埋,终有爆发之日。”

他随即引申到朔州如今推行的一些政策,如何像疏导水系一般,引导流民垦荒,调和新旧百姓的矛盾,鼓励商贸流通财富。

他没有空谈仁政,而是将背后的权衡、手段、预期,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晟璘面前。

晟璘听得目不转睛,只觉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治国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字句,而是由无数精妙权衡与长远布局构成的鲜活实践。

他偶尔提出一两个稚嫩的问题,楚玉衡皆耐心解答,并引导他思考更深层的原因。

一个时辰的课程结束,晟璘只觉得头脑被塞得满满当当,却又异常清明。

他恭敬地向楚玉衡行礼告退,心中对这位年轻的先生,已充满了由衷的敬佩。

简单用了午膳,稍事休息,晟璘便再次来到了校场。

阳光正烈,校场上尘土飞扬,兵士们的操练声震耳欲聋。赵老校尉早已等候在此,依旧是那张不苟言笑的黑脸。

“殿下,今日继续马步,外加基础剑式。”老校尉声如洪钟。

晟璘深吸一口气,拿起那柄沉重的木剑,走到指定位置,摆开架势。昨日的酸痛尚未消退,今日甫一用力,双腿和手臂的肌肉便传来更强烈的抗议,如同无数细针在扎。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内衫,额前的碎发黏在皮肤上,痒得难受。

他咬紧牙关,努力维持着姿势,但身体却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眼角余光能看到不远处肃立观看的萧彻,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模样,这让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腰沉!肩松!目视前方!”老校尉的呵斥声不时响起,伴随着细微的姿势调整。

练习剑式时,木剑在他手中显得格外笨重,简单的劈、刺、撩、挡,做起来却总是差了几分力道和准头。

手臂酸软得几乎抬不起来,每一次挥剑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

有好几次,他几乎想要放弃,想扔下木剑,坐下来好好喘口气。

但一想到楚先生课堂上的深意,想到母妃,想到严锋背上的伤,想到自己身负的责任,那念头便被他死死压了下去。他紧抿着唇,小脸憋得通红,眼中却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

萧彻静静地看着。

他能看到少年身体的颤抖,能看到他额上滚落的汗珠,也能看到他眼中那份越来越清晰的倔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