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738节(1 / 3)

还是阐述诗词之道,但阐述出来的这个作诗境界,却让大家感到可望不可及。

随手“飞花摘叶”都是诗词,有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既然是以“组”为单位,那至少要有三首,果然林泰来还在继续写:

“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

如果第二首所写境界就已经像是天堑横隔,第三首所描述的境界就更让众人感到奥妙难寻了。

看完三首诗词,文学爱好者都陷入了沉思。

不愧是一代诗宗,随手写下三首绝句,就划出三种诗词之道的境界。

能达到第一首诗所写的“只写性情流纸上”境界的,就称得上当代诗人了。

能达到第二首诗所写“但肯寻诗便有诗”境界的,就能纯粹靠文学青史留名。

至于第三首诗所写那种“诗来寻我”的境界,古代李白或许算一个,当代大概只有林九元了?

林泰来扔下了笔,看着右手叹道:“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只手?今天本意并不打算写诗啊!”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居安思危(求月票!)

本意在文坛大会坐两时辰就走人的林泰来,因为次辅朱赓的到来,礼节性的陪到了最后。

虽然林第一副盟主除了写三首诗之外,没有任何公开指示。

但是文坛大会的创作风向,不知不觉又变成了边塞诗、军旅诗。

这大概就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疲惫萎靡的王老盟主对林泰来说:“待你东征归来,文坛盟主之位就该让给你了。”

本来平平无奇的一句话,林泰来总觉得老王这是在立fg。

等天色晚了,各自归去时,王老盟主重新变身为吏部天官,开始说正事。

他屏退了左右,单独低声对林泰来说:“陆光祖辞官去国,朝廷要推选左都御史。

目前最有可能的提名人选是刑部尚书孙丕扬,没有人在资格上能比拟孙丕扬。”

林泰来皱了皱眉头,问道:“若孙丕扬去做总宪,那刑部尚书又该是谁?”

王天官答道:“从资历上看,户部左侍郎孙鑨最有可能。”

林泰来忍不住吐槽说:“若以孙丕扬为左都御史,孙鑨进刑部尚书,这两个部院正堂位置还都属于对家,那陆光祖岂不是白走了吗?”

王天官有点无奈的叹道:“这两人皆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各方面资格实在太硬了,选举中很难操作。”

文官政治成熟了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规则,故而高级官员选举也要讲究“基本法”,除非皇帝直接下场改变规则。

比如孙丕扬本身就是老资历官员,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在当今朝廷称得上最早了。

而且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同属三法司正堂,由刑部尚书进位左都御史更是顺理成章,资格优先级极高。

如果想要阻击孙丕扬,游戏规则就是,至少也要推出一个资格上与孙丕扬旗鼓相当的人物。

就像上次为了阻击陆光祖当吏部尚书,林泰来推出了同年的尚书王世贞。

别管王世贞是不是官场混子,至少在表面资格上与陆光祖同级别,年岁也相差不多。

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与孙丕扬等同资格的人物。

孙鑨的情况也差不多,同样也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老资历进士,按照年序早该晋升了。

而且之前担任过大理寺卿,恰好又非常适合递补升为刑部尚书。

与王世贞密谈完,林泰来就想道,看来离京要推迟几日了,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未雨绸缪。

林泰来心事重重的回到了李阁老胡同林府,然后就派人通知各位更新社社员,今晚紧急开展形势教育。

林坐馆感觉更新社众人最近又有发飘趋势,必须要进行一定警示。

对这次教育林坐馆非常重视,连首辅赵志皋和兵部尚书叶梦熊都叫过来了。

一般情况下,林泰来不会叫这两个人开会,毕竟目标太大影响不好,也不容易保密。

等人到齐后,林泰来先将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的可能人选分别是孙丕扬和孙鑨这件事讲了。

然后又对更新社众人说:“当前的形势不太妙。”

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王象蒙答话道:“孙丕扬此人虽然和清流势力走得近,其实相对比较中立,与陆光祖这样的极端人物还不一样。

所以廷推时,那些中立人物应该不会反对他,确实可能出任左都御史。

但是从他的个人特色来看,即便当上左都御史,情况也应该不会那么坏。”

林泰来冷哼道:“你这是右倾妥协主义思想!個人特色如何,在大局之前不值一提!

我就只问一句话,如果没有清流势力的支持,孙丕扬能进位左都御史吗?

如果孙丕扬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