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人一听,都瞬间酒醒了,一个个目光灼灼看着林三七。
郑部长更是激动地问道:
“三七同志,你,你的意思,是真的有办法搞到炼油厂?多大的规模?年产量大约有多少?”
林三七一下子也不好回答,毕竟另一个时空,一般大中型的炼油厂,动不动就是以千万吨来计算的。
像浙省的镇海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超过5800万吨/年,拥有42套炼油装置和18套石化装置。
这种巨无霸炼油厂来一个,一下子就能解决全国的汽柴油供应困难的情况,甚至还有余力出口创汇。
而且发展石油产业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发展石油产业链,解决就业和国内急需的物资。
比如上游环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及初步加工,包括钻井、采油、油气田开发等,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中游环节涵盖原油加工与炼制,生产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以及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这又需要大批技术工人。
最重要的下游环节,比如可以制作塑料、合成橡胶、化肥、医药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尤其是这个化肥,这不正是目前国内这个农业社会急需的物资嘛。
化肥产量上去了,地里的收成才能上去,这才能让人人吃饱饭,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想到这里,林三七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去另一个时空搞一个完整的炼油厂过来,搞不到新的,二手的也成。
第903章 除夕去大庆油田
大年除夕当天,紫苏号新舟飞机,也就是林三七的专机,在大庆油田上面低空盘旋。
空军的杨树峰和孙京两人亲自担任的驾驶员,让两位将官亲自驾机,这绝对是国宾待遇了。
林三七和石油部的郑部长两人靠着机舱玻璃,往下看着大庆这片土地。
郑部长在一边介绍道:
“咱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同镇,咱们大庆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就在这里打出来的。
这事要从57年的时候开始说起,当时松辽石油勘探局龙江石油勘探大队32118队,在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以东约14千米处打了第一口基准井。
我们也叫松基一井,结果却让人失望,别说石油了,连点天然汽都没有。
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大庆这边有油田的可能性不大,包括苏联专家也是如此认定的。
但当时我就不信邪了,换了另一支勘探32115队来,在吉省郭尔罗斯县打了松基二井。
可惜最后只发现了少量的油气显示,这第二口井又失败了。
啊呀,当时举报我浪费国家经费的人不要太多,但我就是坚定认为大庆这里有石油。
1958年11月,我们开始进行第三口井勘探,把井位定在大同镇西北,小西屯以东约200米,高台子以西约100米处。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当我们打到1462米的时候,该油井开始喷油,当时把我们兴奋得呀,一个个全部都跳到了石油池里。哈哈。
三七同志,松基三井可不简单,这标识着我们正式发现了高台子油田,为松辽盆地找油勘探找到了首个落脚点,也为我们后来的勘探找到了方向。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在附近打下一口又一口油井,口口出油,形势一片大好。”
林三七从飞机上看出去,发现下面就是白雪皑皑的一片。
这可是2月份,正是北方最冷的季节。
林三七原本都准备回宝安县过年去了,但是硬是被郑部长拉到大庆来搞所谓的视察,其实就是想把炼油厂项目给落实好。
林三七知道石油部现在想自己炼油都想疯了,于是也只能同意一起过来。
幸亏他现在有专机了,这要是坐火车再坐汽车,赶到大庆起码要一个星期,那真是疯了。
林三七看了半天,这才发现,在地面上一个个钻井平台旁边,正有许多人群在工作,看起来像蚂蚁在移动一样。
于是忍不住好奇道:
“郑部长,今天可是除夕,我怎么看到还有工人在工作?”
郑部长感慨道:
“没办法呀,现在太缺油了,我们是一天都不敢休息啊,就想多生产石油,多为国家做贡献,早日让我们摘到贫油国的帽子。
远的不说,就说咱们首都大街上的汽车,上面全部都顶个大气包,这不是打我们石油人的脸嘛。
苏联专家撤走之前,当时我就在玉门油田,当时苏联人说,没有他们的援助,我们至少在20年内没办法大规模生产成品油。
当时把我气得,老子就不信了,离了他张屠夫,我们就要吃带毛猪了?苏联人能做到,米国人能做到,凭什么我们华国人不能做到?
但是玉门油田的产量远远不够,解放前供应我军是够了,但是解放后要承担起全国成品油供应那就力有不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