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55节(3 / 5)

所述,目前推测晋妃可能是在嘉庆二年被选入后宫侍奉太上皇高宗。若这种推测属实,当时高宗已经八十七岁,晋妃的入宫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嘉庆四年正月,高宗崩逝,晋妃亦开始寡居生活,最终在道光二年薨逝。另外,根据清宫医案,在嘉庆三年时,晋贵人曾经患过皮肤病。4

[封谥释义]

晋妃原本被称为“晋贵人”,根据档案,其满文作“j gui z”,为音译,可知只是作为称号使用。后来被尊封为妃位之后,没有另外赐予封号,只是将“晋”字进行意译,满文作“iiyangga”5,意为“聚集的”“荟聚的”。

————————————

1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1册 ,第201—203页。

2《呈报乾隆六十年皇帝皇太子等每日猪肉鸡鸭分例并销银数目清单稿》,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7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呈报嘉庆元年太上皇帝皇帝等每日盘肉鸡鸭分例并销银数目清单稿》,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8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为领取新进贵人等所需包裹皮张挖单事》,嘉庆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档案号:05-08-002-000076-000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1册 ,第201—203页。

5《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第四节 清高宗乾隆帝即位后娶纳的内务府出身的后宫

一、惇妃

[简介]

高宗惇妃,正白旗包衣汪氏(汪佳氏),总管内务府大臣、都统四格之女。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日生。乾隆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一说十月十八日)入宫,封为永常在。乾隆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晋封为永贵人。同年十月初一日,诏晋为嫔。十一月十二日,以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官保为正使,礼部侍郎德福为副使,册封为惇嫔。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诏晋为惇妃。同年十一月十六日,以大学士舒赫德为正使,理藩院尚书署礼部尚书素尔讷为副使,册封为惇妃。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日,生第十女和孝固伦公主。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以殴毙使女,降为惇嫔。乾隆四十五年前后,复为惇妃。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薨,年六十一岁。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高宗惇妃出身沈阳汪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汪整,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是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汪整入旗之后,其子汪三仕至包衣佐领,玄孙汪继图仕至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汪继图有位同辈兄弟名为赛弼图,赛弼图第一子名为四格,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兼都统,在乾隆四十一年八十余岁时去世,即惇妃之父。赛弼图还有二子,其中一子名为永保,仕至内务府郎中兼佐领;一子名为满斗,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惇妃至少有两位胞兄,一位名为释迦保,仕至雍和宫郎中;另外一位名为巴宁阿,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盛京工部侍郎。整体而言,惇妃所出身的汪氏家族属于内务府中高级官员阶层,拥有相当的门第。2

[入宫背景]

惇妃出身正白旗包衣,是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按照正规流程,她应该

————————

1《奏为册封惇嫔为妃等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06册 ,第314—317页。

2此段汪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是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因故被高宗收为后宫。但是,从档案来看,惇妃可能并没有经历入宫为官女子这一步骤。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三日,时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四格具折谢恩,称:“奴才四格,为包衣佐领下末等奴才,蒙圣主洪恩,令奴才之女于本月二十日入宫,奴才全家不胜喜悦感恩。”1可知惇妃是直接作为后宫主位入宫。同时,乾隆二十八年时,惇妃已经十八岁,按照清代的制度,她应该早已参加过内务府秀女的挑选。有可能是在某一年的挑选中被记名,一直在家待命,之后才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入宫。另外,根据于善浦整理的档案,惇妃是在“十月十八日入宫”2,与上述档案有所出入,仅将两种说法皆记录于此。

[宫廷生活]

惇妃入宫之后,初封为常在。乾隆三十六年晋封为贵人,之后数年内升嫔、升妃,并且为时年六十五岁的高宗生下和孝固伦公主,亦是高宗最后一位子女。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惇妃将自己宫内的一位官女子殴打致死。初八日,高宗召集皇子和军机大臣等,下达上谕道:“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尔等想应闻知。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致令情急轻生者,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