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25节(4 / 5)

一面敞厅,来人稍 多时,可以聚集在前院,听族长站在檐下讲话。正厅后面,一条过廊 分割开东西两个小院,北房(后室)和东西厢房围拢起小院,这是族 长家眷们的起居场所。

院落的东西两面是两排厢房,各有八间,进深都是26米,宽度 略有区别,使用面积在11—16平方米之间,不算大。两间厨房都在 东厢房,一间在从南数第三间,面对前院,一间在从北数第二间,面 对东小院,厨房内各有一个宽约1米的灶坑。

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有探出的屋檐,有专门的擎檐柱支撑,檐下用 小石子铺成散水面,防止雨水冲刷地面。

正厅是公务议事的场所,主人家平时起居主要在东西厢房内。除 了正面大门,门房和东西厢房之间也各有一座小门,方便家人低调进 出院落。

前院和东小院内有下水管道通往院外,以便排出雨水。前院用套 接的六节陶制排水管,穿过东门房地下到院外;东小院则是石砌的下 水道,穿过东厢房的地下。

总体上看,这座宅院四面围拢闭合,且有影壁遮挡外来视线,很 重视私密性,且有两个不起眼的东西小门方便进出,低调、审慎、私密、 便利,堪称后世中国民居的典范。

相比之下,商朝建筑很不一样。殷都时代的商朝,王宫区建筑多 采用分散的单排结构,彼此间很少围拢,呈现出不重视防御和隐私的 自信。普通商人贵族的院落,多是完全围拢起的“回”字形布局,犹 如一座全封闭的碉楼。文王大宅则更接近后世的“四合院”。

文王这座宅院似乎很阔大,但因多数房屋开间都比较小,若亲临 实地,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局促。考虑到文王有至少十几个儿子,算 上女儿的话应该会有30人左右,再加上不止一位夫人以及家仆,这 座宅院很难容纳。这样看来,成年的孩子可能另有住处。

经碳十四测年,凤雏村甲组基址(文王大宅)的建筑时间为公元 前1095年(误差范围±90年)。从这个年代值看,它建成于周灭商 之前半个世纪,当时的文王刚接近成年,或者说,这座宅院是为他的 婚事准备的,而周族灭商的事业也将从这里萌芽。

地下工作室

表面上看,文王大宅只是一位西土酋长的体面院落而已,但在不 起眼的西厢房,南起第二间,还埋藏着更深的秘密。

从这间厢房的墙壁下挖出了两座窖穴,较大的hll( 155米xl米) 在屋子东南角,底部逐渐增大,堪称一座微型地窖。向下挖了 l9米, 挖穿了 1米多厚的夯土台基,然后朝东西两边扩展出一段,形成了一 个底部长3米,宽1米,向上逐渐收拢的扁瓶形空间。

对周人而言,这种地下室生活方式不算陌生,在豳地一碾子坡时, 他们就主要居住在窑洞或窖穴里。不过,文王在世时,这座微型地窖 应该有木制的梯子供人上下,人口可能有木地板或家具提供隐蔽遮挡, 是专属于主人的密室。

h11地窖中存储的不是普通物资,而是用来占卜的甲骨,一共发

南北向剖面图

耕土

扰土

红烧土堆积 卜骨堆积

淤土 夯土

生土

h11窖穴平面与剖面图

h11与h31窖穴的位置

掘出17万多片,绝大多数是龟甲,但都是散碎的小块。这些残碎龟 甲中,刻字的只有282片。

当然,这座地窖不仅是甲骨储藏室,也是秘密工作室。它的北边 土壁上凿出了一个床头柜大小的壁龛,距离地窖底面40厘米,构成 一个简易工作台:把油灯放在壁龛里,席地而坐,就可以趴在壁龛里 占卜或镌刻甲骨文字。

第二座窖穴h31紧贴北墙,更为隐蔽,初次发掘的时候并没能 发现。这座窖穴直径约1米,深约16米,只是储物而不能容人。里 面保存的甲骨很少,有数片刻有卜辞。

考古学者多认为,这座凤雏村甲组基址是周族人的宗庙,依据的 是后来《周礼》中“藏龟于庙”的说法。但在周昌时代,周族还没有 这种严格的礼制,甚至西周中期的垃圾坑里也还是会发现占卜后的甲 骨,所以《周礼》的说法并不符合先周和西周的实际。

而且,宗庙是公共建筑,需要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但凤雏村甲组 建筑则不同,它的正厅和庭院都不大,而且大门前还有一堵影壁。这 都是居家宅院的特征,至少在使用初期,这座建筑就是周昌的家宅。

而比地窖更隐秘和难以解释的,是里面收藏的甲骨。

在殷都,商王都是在整面的牛肩胛骨或龟甲上占卜刻辞,但在 文王大宅的两座地窖里,刻字甲骨都是小碎块,刻痕比蚊子腿还细, 文字极为细小,小得像粟米粒,必须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多数文字只有1毫米见方,一片拇指盖大小的甲骨就可以刻写20多 个字。

在最初发掘时,考古队并未识别出这些刻字甲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