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外边,找花平了解燕王、宁大将军、赵小郡王等人打仗的情况。
寒风啸啸,飞雪飘零。
汴京京畿及周边地带,不比草原一望无垠,这里丘陵、山恋叠嶂,给善于打仗的骑兵带来了不便,至使辽夏国节节败退。
燕王带着一众将领趁胜追击,直往大西北纵深处,打的辽夏国人退到了河西走廊。
随着辽夏国人撤退,大胤朝终于恢复了平静。危险解除,苏若锦连忙出京去尉州县见爹娘。
路过村落田野时,苏若锦看到大片田地被踩踏的不像样子,“不会吧……”她不顾寒风刮脸,跳下马车,下田看麦苗。
十一月天,麦苗被踩踏的不像话,塌在冻土上,跟死了一般,“明……明年还会有收成吗?”
连苏若锦这样不懂种田的小娘子看了都心疼的直抽,老天爷,希望没伤到根,明天还能长起来啊,要不然,老百姓又要苦啦!
苏言礼听说女儿回来,顶着严寒出来迎她,多远就喊她,“阿锦……阿锦……”
听到老父亲激动的叫声,苏若锦猛的起身,奔向他,“爹……爹……我回来了。”
近一个月的京乱,生死如劫,恍然隔世。
父女二人紧紧的相拥在一起。
身后,苏大郎感觉自己是买菜被赠送的小葱。
直到父女二人激动的心平复下来,苏大郎才低低的叫了声,“爹。”
苏言礼父女:……
苏若锦赶紧拉过大哥的手,自豪的向爹叫道,“爹,大哥守城门受伤,现在是平民英雄。”
苏大郎:……刚刚有些受伤的心被阿妹这样一通夸,瞬间满脸复活,又羞涩的谦虚道,“什么平民英雄,阿妹不要胡说。”
苏若锦笑兮兮的。
苏言礼现在越来越有睿知长者之风,赞赏般的点下头,“阿安,好样的。”
“孩儿幸没辜负爹的教导。”
“好……好。”
父子三人一同回家,与程迎珍,苏三、四郎、苏小妹又是一通热络哭闹。
直到晚饭后,苏若锦消食与上官屿聊上天,苏若锦才知道,燕王出皇陵的第一站就在尉州县,苏言礼作为一县之令,拿出全力支持了燕王,让他无后顾之忧的从尉州县打了出去。
不管是从征兵、粮草、牛车等,苏言礼都表现的高效有力,极大的支持了燕王,深得他赞赏。
要不是为了打击辽夏人,燕王可就进京登基了,老爹在未来皇帝面前表现的这么好,苏若锦也是满心高兴,他爹不仅能独挡一面,还能力出众,真令她无限欣慰。
上官屿道,“我有幸见得圣颜,他很支持教化之事,鼓励我在尉州县这边为平民百姓办学。”
苏若锦看到了他眼中的光,那是找到人生方向的激情,她亦支持:“那就看上官公子的了。”
上官屿神彩飞扬,“好。”
苏若锦曾看过一篇小说,叫倾城之恋,说一座城毁了,反而成全了一对心机成熟相互试探的成年男女,这次京中之乱,躲在公主府里的她,亲眼看到了小叔与月华公主之间就差当事人小叔一个点头了。
她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那就把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在家里休息了两天,苏言礼问了关于邻居杨大人的传闻,“阿锦,是不是真的?”
苏若锦点头,“是的。”
苏言礼一脸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两人长一样?”
“姓苟的混进京都,易容化名,寻找与自已真脸长得像之人,还真被他找到了京官杨家幼子——杨敬梓,花叔他们那边查到,估计是成婚前一个月调的包。”
程迎珍倒吸一口冷气,“那杨夫人的孩子岂不是……”
杨夫人的孩子应当全是姓苟的。
简直跟听话本子似的,就是话本子也不敢这么写吧。
丁氏叹息一句,“若是处心积虑,也不是不可能。”就如她,还不是以‘吉妈妈’的身份一直活在女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