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在府衙前面争斗,不是找死吗?
“西边和北边呢?”
“西边是府城的书院,那里的房价就贵了,多是读书人在那里租住,也更清静,除了书店文具店,就没别的店铺,买东西不方便,王举人一家就住在那边。北边是码头,乱得很,我不建议公子住在那里。”
他接过账房递来的银子,交到韩子文手里:“公子不差钱,在南门租住最合适。”
韩子文接过银子,揣进包袱里,状若无意地道:“我们的知府大老爷很有能力,把府城管理得井井有条。”
掌柜的笑笑:“还行吧,过得去。”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府城,真正顶事的是王举人一族。
王氏家族是府城最富裕最有名望的人家,子孙世代在此生活,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更有子弟在京城任高官,在府城权势极大,知府大人都得看王举人一家脸色行事。
可以得罪知府大人,王举人一家却是不能得罪。
这些内情,他不方便跟这位公子说。
不过看这公子长得清清秀秀,说话斯斯文文,也不太可能得罪他们。
“不知道南门这边一进的院子要多少银子?”
掌柜比较保守,不肯把话说死:“一进的话,也看房屋的成色位置,大概就是五六两一个月吧。不过公子你一出手就是三十两,足够你半年的房租了。”
“对了,公子,那个香胰子你能不能再做点,我们搭着这沐浴露一块卖。”
韩子文不大愿意,显然沐浴露的利润高得多,他当然主打沐浴露了。
而且他个人不太喜欢用沐浴露,太香了。
他想全部卖出去,香皂留着自己用。
“香胰子没啥意思,我娘不太有兴趣做,她现在就喜欢做沐浴露。”
掌柜遗憾地叹口气,人家不肯做了,那也没法子,有沐浴露也行。
眼见韩子文收拾好包袱,打算离开,他指点道:“你要是想在这边租房,往前走几步,有座石桥你看到了吧?桥旁边有家牙行,你可以去看看,他那里空置的房屋多,随便你挑选,完事交点中人费就行。”
韩子文点头谢过掌柜出了杂货店的门。
现在他手头有一百五十两银子了,腰板又可以再挺直一点。
不过明年开春才搬过来,倒不急着去牙行了解租房信息,心里大致有个数就行。
他把南门转了一遍,想看看有什么生意可做。
只是府城的商业很发达,各个行业发展得都很成熟,一时间倒没有找到合适的商机。
这事急不得,得慢慢寻找机会。
韩子文逛了一圈,在布店买了棉花细布,回家可以先做棉袄棉裤。
他穿过石桥,朝着东门走去,打算在那里再逛一逛,便回镇上去。
东门卖东西的很杂,不像南门,全是一间间铺面,很规整。
这边多是商贩推个小车,小车就是店铺,在街上一摆就能开张。
还有些直接在地上放一块布,也能营业。
据说衙役只是早上来看一看,收点管理费,其他时候,只要不闹出人命案,衙役不会过来。
所以这边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却很便宜。
房屋租金也便宜一大截,大都是几家人合租一个院落。
韩子文经过的时候看了眼,摇摇脑袋。
太杂太乱!
他宁愿花六两银子在南门租间一进的院子。
现在的积蓄足够他租上两年。
他带着三个孩子,安全最重要,而且和韩小妹一起,房间少了也不方便。
韩小妹肯定是要跟着他一块走的。
韩小妹年纪不小了。
在村里,像她这样年纪的姑娘,不仅早就出嫁,有好些还当了母亲。
她现在找人家,并没有太好的选择。
要不然是穷得娶不上媳妇儿,到处借钱才能付彩礼的老光棍,嫁过去就要帮着还账。
要不然就是给人当续弦。
相当于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他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韩小妹真要跟他们走,只能是偷逃,他们躲到府城来,真的妥当吗?
府城离青山村不算远,万一青山村村民来府城买东西,看到韩小妹,回去告诉韩家人怎么办?
他还落得个拐卖人口的罪名。
韩子文顿时警醒起来,看来真要带韩小妹离开的话,得换个青山村人不能去到的地方。
府城肯定不行。
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去京城,京城的经济更发达,机会也更多,包容性会更强,没准他超市里的宝贝拿出来,不会有人大惊小怪。
可是京城的物价更高,光路费就是不小的一笔,他这点银子远远不够。
他烦恼地抠抠脑袋,在东边买了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