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1973节(2 / 3)

算如何破城?”

贾珩面色一冷,沉声道:“集结兵丁,拉上红夷大炮,猛攻三天,先试试朝鲜和女真联兵的成色。”

穆胜点了点头,而后随着贾珩返回大营。

此刻,中军大帐——

大汉与朝鲜两方的军将已经坐在一张张梨花木椅子上,屏息凝神,等候着贾珩发号施令。

贾珩则是在锦衣府卫扈从下,昂首阔步,进入厅堂之中。

一撩身后的玄色披风,“刷”地一声,落座在太师椅上,而手旁的漆木几案上,茶盅壶口之中,正自咕嘟嘟冒着腾腾热气。

贾珩面色冷峻,清声说道:“大军休整一日,明日攻城,这次以红夷大炮与轰天雷掩护,弓弩箭矢攒射,接下来分派攻城任务。”

“吴将军,由你负责南门。”

吴思权拱手应道。

“李将军,你负责东门。”贾珩道。

李裳抱拳应是。

正好三道联军负责三个门,围三阙一,留给女真兵马向北逃亡的机会。

下方将校纷纷抱拳应是。

贾珩面色微顿,朗声说道:“诸位,能否一举攻破朝鲜,在诸位之勇武,在诸位之决心!”

“是。”

总之一句话,朝鲜将校为攻城主力。

毕竟这是朝鲜问题,没有拿汉军士卒的性命去填攻城绞磨机的道理。

况且用朝鲜军将领兵回复旧都,彼等的作战意志也更强一些。

当然如果实在费拉不堪,大汉兵马再上阵不迟。

而后,贾珩沉声说道:“接下来,让军士混合编队,以红夷大炮猛攻王京城之南门、北门、东门。”

这次他率领一万江南水师,但携带红夷大炮却有四十门,虽然用骡马运输起来也相当不便,但经过减重的红夷大炮,已经不会严重拖累大军的行军速度。

而此刻,下方的众将校纷纷应是,一时间,声音洪亮,士气如虹。

第1373章 贾珩:稍安勿躁,攻城非一日之功……(求月票!)

此刻,朝鲜,王京城——

桂嗣哲此刻急得几乎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儿子桂承源,以及几个老仆的陪同下,来到一座悬挂着“景福宫”匾额的宝殿之前,等候着鳌拜召见。

这位朝鲜王朝的伪朝国君,年近古稀,穿着一身的蟒袍冕服,只是其人身形佝偻、瘦削,似乎有些撑不起这件,唯有魁梧身形才能衬出王者威仪的冕服。

“大君,”一个年轻内监气喘吁吁从回廊上跑下,差点儿从石阶上跌倒,说道:“鳌少保让您过去。”

就在不久之前,多尔衮许是为了邀买人心,也许是叙功,以小皇帝福临的名义,降下敕旨,加封鳌拜为少保官衔。

并勉励鳌拜要坚守王京城池,拖住汉廷兵马的北掠。

桂嗣哲应了一声,然后定了定心神,整理了下仪容,拄着一根龙头拐杖,迈上了石阶,迈过门槛,进入殿中。

此刻,鳌拜居中而坐,下首的梨花木椅子上坐着二哥卓木泰,四弟巴哈,六弟穆里玛等人。

显然方才也相议如何应对大举而来,来势汹汹的汉军。

桂嗣哲在儿子的搀扶下,进入殿中,朝着鳌拜行了一礼,苍声说道:“老朽见过鳌少保。”

“桂老先生请起。”鳌拜雄阔、豪迈的面容上现出笑容,说道:“桂老先生何必如此慌张?”

桂嗣哲抬起皓白髯发的头颅,问道:“鳌少保可曾知晓,汉廷兵马已经抵达王京城外五十里?”

鳌拜道:“本官自是知晓,方才正在与手下兄弟议着,如何迎敌。”

桂嗣哲苍声道:“鳌少保,汉兵这次来势汹汹,又是那位卫国公亲自领兵,我王京城中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鳌拜哈哈大笑,说道:“我王京城中兵多将广,粮秣囤积更是可供一年之需,又有何惶惧?”

在这段时间,鳌拜几乎将城中的大户威逼利诱了一遍,将粮秣囤积在城中,用来支应大军,已经做好了与汉廷兵马长期对峙的准备。

桂嗣哲见鳌拜毫不在意,连忙问道:“鳌少保,不知王京守城可有多少胜算?”

鳌拜笑了笑,似是不以为意道:“此事,某家也难以说清,兵家之事,胜负难料,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

国内的意思,他也明晓,就是用他抵挡汉军的一把钢刀,要为大清争取驱逐登陆辽东的汉军时间。

桂嗣哲面容上忧色难掩,苍声说道:“鳌少保,你有何用兵打算?”

这位桂嗣哲,作为伪朝之君,如果王京被朝鲜收复,势必要被朝鲜新君清算,如何不感到惶惧。

鳌拜抬起头来,凝眸看向老者,宽慰说道:“桂老先生放心,我大清绝不会让汉军进入王京城,鳌某与手下兄弟,誓与城同存亡!”

桂嗣哲闻听此言,苍声道:“鳌少保放心。”

鳌拜道:“桂老先生,接下来,我就要布置,桂老先生可旁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