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世在边防从军,对如何练兵倒是不陌生,但想要训练一只听从指挥、能打胜仗、纪律严明的兵卒,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心力的。
整个练兵过程,还不能假于人手。
“回去也需要往军中填充一些家将,比如从讲武堂中寻一些愿意从军的贾族子弟,共同训练,还有军械之事,回京之后,要去军器监看看,千头万绪一般。”
正在贾珩思忖之时,忽地帐外军卒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大人,宋参军来了。”
贾珩唤了一声,搁了手中的笔,抬眸看向从军帐外进来的宋源,问道:
“都妥当了?”
宋源笑道:“大人,都布置好了,有功将校也各有录名事迹,就等大人前往授功、赏银。”
贾珩点了点头,离座起身,沉声道:“我这就过去,虽然晚上诸将校庆贺,但也不能放松警戒,着亲兵往来巡弋。”
说着,也是离了中军营帐,前往对有功将校进行授功奖赏,此举自是为了培养荣誉感和归属感。
是夜,果勇营军心欣悦,欢呼沸腾。
玉兔西落,金乌东升。
不知不觉就是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
打点好行囊的果勇营八千步骑大军,列队严整,在华阴城外打起旗幡,整装待发,相比初至华阴县,士气多少有些萎靡,此刻士气高涨。
因为还有五军营左右哨帮助华阴县百姓修补房屋,还要处理一些手尾。
然而也不知是谁,提前知道了贾珩将要还京的消息,华阴县百姓自发出城相送,万余华阴的黎民,在官道两旁围拢的水泄不通。
薛家的车队这会儿显然也装点好行李、箱子,准备启程。
薛蟠用罢了早饭,上得二楼,道:“妈,妹妹,该启程了,珩表兄那边儿都出发了。”
“好了,这就出来了。”里间薛姨妈的声音传来。
就在这时,却听得楼梯处急促的脚步声,家仆上来禀告,上气不接下气,道:“大爷,这会儿走不了,城门口被堵住了,华阴县的百姓都相送官军呢,人山人海一样,我们等半个时辰再启程。”
刚刚在丫鬟、婆子簇拥下,走出厢房的母女二人,听着外间的话,就是面面相觑。
第267章 神京城外
客栈之中
宝钗和薛姨妈闻听外间薛蟠之言,对视了一眼。
“乖囡,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薛姨妈凝了凝眉,问道。
宝钗轻轻摇了摇螓首,杏眸中闪过一抹疑惑,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薛蟠已举步入得厅中,急得团团转,道:“妈,妹妹,表兄那边儿说是华阴的老百姓为大军送行,堵住了城门口。”
薛蟠心头也有一些不爽,这些华阴百姓没事儿凑什么热闹?
薛姨妈也一时没了主张,看向宝钗,
宝钗纤声道:“妈,不妨先打发了人过去盯着,等人群散开一些,咱们再动身,不然人挤人的,省得手忙脚乱的。”
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如果还是大车小车的紧随其后,就容易出乱子。
薛姨妈心绪一定,点了点头,笑道:“是这个理儿。”
说着看向薛蟠,吩咐道:“蟠儿,派人去盯着,待人群散了一些,咱们再启程,倒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
薛蟠应了一声,正要离开。
忽在这时,外间一个婆子,来到回廊下,说道:“太太,那位珩大爷打发了亲兵过来,让太太等半个时辰再启程呢。”
其实,贾珩也没想到华阴百姓会来送行,只得立刻着军兵维持秩序,以防发生踩踏、混乱。
另外倒也想起薛家三口,若赶着车往城外来,不定再出什么事儿,就吩咐了亲兵,过来叮嘱薛家不必急着动身。
薛姨妈脸上重又现出喜色,看向宝钗与薛蟠,道:“那咱们再等一会儿就是了。”
薛蟠笑道:“妈,我就说表兄是个有心的,不过,这么多百姓过去送表兄,也不知是怎么个说法?”
这话一出,薛姨妈将征询目光看向宝钗,笑道:“乖囡,你读的书多,可知道这里的门道儿?”
宝钗默然了下,轻声道:“听说官员离任,有送万民伞、遗爱靴的,但罕有听百姓万人空巷,去送领兵大将的,想来,应是表兄剿灭了贼寇,还一方太平,百姓感恩,都去欢送?”
其实,她心头隐隐怀疑是华阴县官吏鼓捣出来的名堂,无非是打着巴结、讨好那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珩表哥的主意。
“可从昨日来看,那位珩表哥性子清冷,这讨好倒也未必合他的意了。”
饶是宝钗洞明世故,一时间也没有弄清缘由。
因为与其“常识”相违,至于昨日放下车帘后,又没有见着军民互助的一幕,自也无从推测缘由。
薛姨妈笑了笑道:“这倒是奇了,为娘也听过官员离任,似有送万民伞这回事儿,但都是一方父母官,给领兵大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