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
张燕一边骑马的同时,一边扭头瞪了孙轻一眼,骂道:“你以为我是贪图公孙续那点粮草?让你没事多看书你不听,真的是没脑子!”
孙轻挠了挠头,满是纳闷。
不为了公孙续的粮草那是为了什么?
“老大是看中了袁绍的粮草。”
这时候王当忽然开口,笑着说道:“公孙续那穷鬼,能给多少粮草?袁绍才真正是富得流油!”
“咱们背靠太行山,就盯着袁绍的补给线劫掠,反正有公孙续在前面吸引袁绍的大军,咱们可以肆无忌惮劫掠!”
“打不过咱们就跑进山里就是,难不成袁绍还能追过来?”
孙轻这才露出恍然之色。
但张燕闻言神色依然淡漠,目光幽深地说道:“这只是目的之一罢了,我真正希望的是积累功绩,被朝廷招安。”
“如今黄巾军稍微声势浩大一点的就剩下咱们这一支了,咱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当黄巾,十五年了,我得为山里的弟兄们谋一条出路。”
“投靠朝廷,是最好的选择。”
“可无奈这么久,陛下始终没有下旨诏安,哎。”
张燕一直很清醒,他知道黑山军是不能一辈子都呆在太行山里的,他一直都想再度被朝廷招安,也一直等着邺城那位天子向他抛出橄榄枝。
但是等了这么久了,邺城那边始终却没有动静,这让他心里很着急,但又不能主动去投。
被动诏安和主动投效,那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希望这次能通过对抗袁绍,让天子看见咱们黑山军的实力,从而下旨诏安吧。”
“若如此,我也算是给所有弟兄们谋了一份出路,不必整日再躲在山里了。”
张燕心中一叹,而后一挥马鞭,加速向着太行山脉奔去,三个人身影逐渐被黑暗吞噬。
第222章 贾诩:臣有一计,略伤天和
邺城,皇宫,宣室。
刘协将手中从许县那边传来的密报放在桌上,忍不住摇头道:“真没想到,曹操居然能如此破局,当真是果决。”
许县事变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
历史上的衣带诏以另一种方式上演。
董承挟持汉献帝发动兵变,领八百虎贲卫欲冲击曹府、袭击曹操,不敌后仓皇脱逃,离开许县。
事情的经过和始末都一清二楚。
但刘协把这份密报看完后,心里却只有一个想法——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整个事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荒诞!
第一点,董承挟持汉献帝,领虎贲卫发动兵变,这就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虎贲卫只会听从天子的命令。
也就是说这次事件汉献帝必然也参与其中了,目的就是想效仿他的邺城事变,通过干掉曹操来掌握大权。
在刘协看来汉献帝和董承实在太想当然了。
但他们只看见了邺城事变的表面,却不知道他和贾诩、郭嘉为了那次事变,在背后准备筹谋了多久,又付出了多大心血,冒了多大的险。
其次就是逃出许县这回事。
曹操和袁绍可不一样,肯定不会给汉献帝和董承勾结守城将领的机会,而八百虎贲卫也不可能冲的破城门的防守。
所以汉献帝和董承怎么逃出的许县?
只有一种可能。
曹操故意放他们走!
“汉献帝如今已不在曹操的身边,挟持天子的也变成了董承,如此一来不管是真天子还是伪帝,和曹操都无关了。”
“自从真假天子出现之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便已失效,反而沦为挟持天子的奸臣,汉献帝在他手上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如今汉献帝一走,他奸臣的恶名便有机会得到洗脱。”
“我给他下达的圣旨,他更有理由不遵从。”
“精彩,实在是精彩!”
刘协对于曹操的这神之一手感到颇为佩服,因为就连他自己都想不到还能如此破局。
只能说这天下英杰当真是如过江之鲫。
而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小觑了这位有着“奸雄”之称的英杰!
在刘协感叹之际,宦官来报,说郭嘉和贾诩二人已经在殿外候着了,于是他当即传诏。
很快两人就步入了宣室。
见到他们,刘协直接道:“奉孝,文和,你们来得正好,看看这份密报。”
刘协说着将那份密报递了过去。
两人看完后,很快面露惊色。
作为刘协最信任的左右手,他们对于刘协之前利用一道圣旨施展阳谋的事自然一清二楚。
他们也没料到曹操能如此破局。
贾诩不无遗憾道:“可惜,真是太可惜了,陛下之计若成,曹操必然会倒戈相向。”
“眼下他放跑伪帝、摆脱骂名,还能不遵陛下诏令,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