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依然止步不前,只是靠着一点演技和夸夸其谈就得意忘形,那袁术的下场就是我的未来。”
“我能靠袁绍的庇护安逸一时,但迟早要把他的基业夺走,到时候就是不死不休。”
“成功,我还要面对天下群雄。”
“失败,我必然身死!”
夜渐渐深了,天上繁星点点。
屋内灯火如豆。
刘协仍在伏案读书。
……
孔融和太史慈一路走的很顺利。
先是曹操派人将他们护出豫州、兖州地界。
等到了冀州边境后,袁绍的人马又立刻前去接手。
无论是谁,都不愿意见到孔融在自家地界里出事,否则真的百口莫辩。
等袁绍的人马将孔融护送到快要抵达邺城时,袁绍更是亲自带人出城相迎。
“国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我已命人在驿馆内备好了饭菜热水,房间也收拾整齐,请国相落脚,稍作休息。”
袁绍下马,步行走到那辆朴素的马车前,给足了孔融的面子。
孔融在许县的一举一动他都关注了,所以此番仅仅准备了驿馆房间和饭菜热水,并不像曹操一样又是设宴又是接风洗尘。
“让老夫的随从将行李送去驿馆即可,老夫既已到邺城,当要先觐见天子。烦请冀州牧带路了。”
马车中传来孔融那苍老的声音。
袁绍微微一笑:“便依国相之言。”
烈日之下,太史慈拿着孔融的印信和行李独自前往驿馆,孔融乘着马车随袁绍缓缓进入邺城。
第124章 既见朕,为何不拜
和在许县一样,孔融进城,太史慈待在驿馆。
但凡孔融没有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回来,太史慈便第一时间逃离冀州。
马车上,孔融虽在闭目养神,可内心却一点都不平静。
邺城这位天子,比之许县的那一位到底如何?
是真,或是假?
临近揭露真相的最后一步,原本只是肩负揭露天子真伪使命的孔融,竟感到无比紧张和忐忑,以及……期待。
他害怕这位天子更加不堪,他期待这位天子能有所不同。
许县逗留的那三日,通过跟杨彪、伏完,以及和天子的交流,孔融得知了许多常人不知的有关天子的种种秘闻,甚至包括身上的胎记在何处。
当然他也清楚,这些只可听信一半,不能全部相信,只能把这些日所得知的秘闻作为参考。
除去这些从许县听来的秘闻之外,孔融亦有自己的方式去鉴别天子真伪。
“国相,我们到了。”
就在孔融沉思之际,马车外面传来了袁绍的声音。
他缓缓睁开眼,吐出一口浊气,目光坚定的迈下马车。
印入眼帘的是一座恢弘而庞大的宫殿。
“这是?”孔融略微惊讶,这邺城皇宫的恢弘竟不逊长安,远胜许县那座。
袁绍笑道:“天子迁都邺城,身为臣子,岂能不准备一座像样的宫殿供天子居住?”
“这座宫殿虽然比不得雒阳、长安的皇宫恢弘,但我也花了不少心思,请大量能工巧匠建造而成……不过国相放心,建造宫殿的钱财全由袁氏所出,并未劳民伤财。”
“如今陛下便居于皇宫之中,有五百余名奴仆服侍,以及一千禁军日夜值守。”
袁绍简单介绍了一下皇宫中的各种配置。
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为了全自身忠义之名,自从刘协来到邺城之后,他真是不惜重金,日夜翻修扩建。
如今眼前的皇宫虽尚未全部完工,但却能一眼看出,这的确是按照真正天子行宫的规格来建造。
孔融打量了一遍皇宫,又不着痕迹的看一眼宫外值守的禁军,心中默默点头。
这座皇宫比许县的那座所谓“宫殿”不知豪华凡几,从各种规格以及安排的人手上也足以看出袁绍的用心程度。
就是不知道这宫里坐的是不是真龙天子。
两人交谈之际,一名宦官踩着小碎步迎了上来,先后向袁绍和孔融行礼:“大将军,国相,陛下已经在正阳殿等候,请两位随奴婢前去觐见。”
袁绍颔首,微微侧身,给孔融让开道路:“国相先请。”
孔融大步上前,踏入宫门。
两人在宦官的带领下走进皇宫,来到正阳殿殿外。
一路走来,孔融都在暗中观察。
“请稍事等候,奴婢进去通禀一声。”
留下袁绍和孔融在殿外等候,宦官进入殿内通报。
这种小细节,让孔融记在心中,这是他在许县那边不曾看到的。
不久后,唱礼声从大殿内传来。
“宣——”
“大将军大司马袁绍!”
“北海国相孔融!”
“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