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o章(1 / 2)

第392章 言官大战

太后心知肚明,那点所谓的“好处”,不过是魏嬿婉留给太后的最后一点颜面罢了。

可是现在,除了顺着这个台阶往下走,太后还有别的选择吗?

“好,那哀家就帮她这一次。”太后不知不觉握紧了拳头。

魏嬿婉,你敢这么逼迫哀家,真当哀家拿你没办法了吗?

日子还长着呢,哀家倒要看看,没有婆母的认可,连孝贤皇后那样的人都难免处处掣肘,你魏嬿婉难道还能翻过天去吗?

可惜了,她还真能。

次日一早,太后便按魏嬿婉的意思,向皇帝提起了希望能在太子金册上加上养母魏佳氏的想法。

皇帝原本有些为难,但是扛不住魏嬿婉的哀求,又觉得她多年来抚养永琮尽心尽力,想求个名分做后半辈子的保障合情合理。

况且,这件事该如何落实,魏嬿婉也替皇帝计划好了。

皇帝圣旨一下,礼部官员尚且不曾说什么,御史们便先一步炸锅了,纷纷反对,称此事并无先例。

可是皇帝早有防备,推脱说他这是尊太后懿旨,这是孝道。

御史们又不能给太后上折子,想入慈宁宫也是难上加难。

礼部官员更是集体噤声,他们和魏嬿婉打交道的次数太多了,他们真是搞不明白这群言官们惹谁不好,偏偏要惹令贵妃。

那个女人也是随便能惹得起的吗?

御史们便换了策略,开始对准礼部尚书开炮。

管不了皇帝和太后,我还管不了你一个大臣吗?

一时间弹劾礼部尚书的折子铺天盖地,大意就是礼部尚书要是敢将魏佳氏三个字刻在金册上,那他就是奸臣。

礼部尚书被逼的没办法,只好带着御史们到慈宁宫求见了太后。

可是牵头的御史还没进慈宁宫的门,就被慈宁殿里冲出来的永琮狠狠地咬了一口。

真的是咬,用牙咬。

慈宁宫可是太后居住的地方,老人们对于血光更加忌讳,慈宁殿前不得见血。

御史们就这样被轰了出去,牵头的御史也被治了罪。

是,祖宗家法,御史们不得因言获罪,但你惊吓未来太子,血洒慈宁殿,诅咒太后,不治罪就说不过去了吧?

于是,牵头的御史就这么被水灵灵地罚去闭门思过了。

剩下的人散了一部分,但也还有轴的,回家继续写折子弹劾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上表辞官,说是不干了。

魏嬿婉劝皇帝,顺势便给礼部尚书放了半个月的假让他回家歇着,打造金册的差事完全交由内务府负责。

差事到了秦立手上,那和在礼部时便完全不一样了。

御史们虽然不折不挠,继续掉过头来弹劾秦立,但是打出来的力道却与弹劾礼部尚书时完全不同了。

御史能监察百官,却管不到内宦头上去。

加上礼部尚书蹲在家里放假,闲着没事天天翻典籍,指挥着自己手下那些礼部官员和御史们辩经。

御史们本来就失了主心骨,又不如礼部官员们专业,很快被打得片甲不留,除了倔强的态度值得称道外,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了。

经此一役,朝臣们算是看明白了,这位令贵妃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宠妃,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皇帝想做的事,未必能做成。

但令贵妃想做的事,绝对没有做不成的。

第393章 太子永琮

九月初一,永琮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天朝八十多年未立过太子,这次又是皇帝历险归来,奉天承运,故而此番册立仪典筹备得异常盛大。

从先期祭告到授皇太子册宝、祭告奉先殿、接受王公贵族与文武百官朝拜,再到拜谒祖陵,祭天地,前前后后所有的仪式程序足足走了十天,举国欢腾。

“养母魏佳氏”五个字,也如魏嬿婉所愿被镌刻在了太子金册上。

当初魏嬿婉抚养永琮时,皇帝只是允许魏嬿婉照顾她,并没有给她嫡子养母的名分,如今她却已经上了金册。

旁人都觉得令贵妃能有今天已经是荣宠之极,可只有魏嬿婉本人知道,她并不满足。

金册打造好后,秦立曾送来给魏嬿婉过目。

魏嬿婉抚摸着“魏佳氏”三个字沉默许久。

可惜是“魏佳氏”,而不是魏嬿婉。

无妨,总有一天,她能带着自己的名字走到天下人面前的。

册立太子后,皇帝又仿照圣祖旧制,将位于乾清宫东南方向的毓庆宫作为太子永琮的居所。

不过由于永琮尚且年幼,依旧跟随养母魏嬿婉生活在永寿宫,毓庆宫只作为太子上课和东宫属官办公的地方。

对于魏嬿婉而言,这个九月简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明处,永琮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暗处,进忠所统领的血滴子也基本组建完成,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