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桑钱氏买那么多东西,是因为她要回娘家。
上海这边农村,长辈忌日,会做一些菜,祭拜一番。
而今天,正好是桑钱氏母亲的忌日。
往年这天,她都会回娘家,这次自然也是要回去的。
“奶奶,路上注意安全。”桑景云把桑钱氏送出门。
桑钱氏离开后,她继续写小说,一直到桑学文做好全部准备工作开始做菜,她才停笔,然后来到灶台边,拿了个碗帮桑学文尝菜。
这不是因为她馋,实在是忙了一上午,太饿了。
谭峥泓带着人来吃饭的时候,就见桑景云已经吃上了,忍不住笑了笑。
他对桑景云先吃的行为,并不反感。
他们现在按照人头给饭钱,不提供食材,因此桑学文给他们做饭时,是将桑家的饭菜一道做了的。
他们的饭菜桑学文会给够,所以桑景云吃的,其实是桑家那份。
还有就是,桑家人很重视卫生,从不会直接拿筷子从锅里夹东西吃,都是用锅铲盛起,放在碗里吃的。
很多饭店都做不到这样,他常常看到厨子直接用锅铲铲了汤,就着锅铲尝咸淡。
为了方便谭峥泓他们吃饭,桑家把八仙桌让了出来,谭峥泓就招呼洪永祥跟他们坐一起吃。
洪永祥道:“是不是坐不下?”
谭峥泓的助理保镖再加上两个泥瓦匠,已经有八个人了。
两个泥瓦匠道:“洪先生你坐下就行,我们一直是去外面吃的,不在这里吃。”
他们说着,就用自带的海碗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又夹了一些菜,端着碗离开。
他们儿子也来干活了,但只是小工,不跟他们一起吃饭。
他们想让自己儿子也吃点好的,还想往家里带点好吃的,就干脆不上桌吃,提前分一些吃的,拿了离开。
今天桑学文做的是猪肉炖油豆腐,这两人夹完菜,还让桑学文往他们的碗里多舀一勺肉汤,好拌饭吃。
他们端着碗去外面,立刻就引来那些正在吃饭的小工们的羡慕,两人的儿子更是端着碗上来,蹭一口吃的。
“少吃点,还要给你们弟弟妹妹带点。”两个泥瓦匠开口,又一次感叹这次遇到了好东家。
这日,孤儿院工地上的人,日子过得跟平常没区别,但桑家却来了个“新人”。
桑钱氏从娘家回来时,带回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
这是个跟桑钱氏有些像的女人,是桑钱氏弟弟的小女儿,一个做事非常麻利的女人,也很讨喜。
“表姑。”桑景云叫了一声。
“几个月没见,景云真是漂亮了很多,也长肉了。你之前真的太瘦了。”钱表姑笑盈盈地说道。
桑元善去世时,钱表姑曾经来他们家帮忙。
钱表姑早已出嫁,桑元善这个姑父去世,按照本地习俗她是不用来吊唁的,但是她来了。
送了一对蜡烛,然后就在他们家忙前忙后,连轴转忙了三天。
当时陆盈很多事情都不懂,全靠她在旁边指点,告诉陆盈身为儿媳妇,她都要做些什么。
到后来,桑钱氏都不好意思了,偏又给不了她什么,最后就只是让她带走了办丧事没吃完的一桶剩饭。
钱表姑是个很不错的人,桑家人都很喜欢她,不过大家还是有些好奇她为什么要跟着桑钱氏回来。
钱表姑也没隐瞒:“我想去县城找个活儿干,就跟着大姑一道过来了。”
桑钱氏娘家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走路要两个小时,离县城,足足有三小时的路。
而钱表姑嫁得更远。
她想去县城找活儿,最好有个近点的住处,就打算在桑家堂屋打地铺凑合两天。
第51章 钱表姑
桑钱氏平日里去县城时, 时不时会遇上以前认识的人,与她说几句话。
之前张夫人为难他们的事情被传开后,陆陆续续, 还有五六拨人在兰心衣帽店等着她,给她送了些东西。
但桑家几乎没有客人上门。
桑钱氏的娘家离得有些远, 桑钱氏跟弟弟的关系还不太好,两家也就往来不多。
陆盈的娘家更是已经没人。
至于桑家本身, 桑元善没有兄弟姐妹,亲近点的堂兄弟还都已经去世。
再加上他们都在嘉兴, 离得比桑钱氏娘家更远, 因而没有大事, 相互之间不会往来。
桑家在上海县城的故人,都是桑元善以前生意场上的朋友。
人家不缺钱, 愿意免除一些债务, 但没到大老远来乡下看他们的程度。
嗯,桑元善活着时, 还是有人来的, 但桑元善已经没了。
钱表姑, 是桑景云穿越后,第一个来家里的亲戚。
“我家里的孩子年纪越来越大,眼瞅着要娶媳妇,我就琢磨着出来干点啥, 挣点钱。”钱表姑简单说明来意, 又把自己背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