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194节(4 / 4)

担心李贤继续追究的豪强们,想必也非常乐意事情如此解决。

李贤在听完后便点点头,然后便又说道:“我其实有些奇怪,如此名振乡里的义事,李散骑你怎不招聚群众商讨凿窟造像、碑记事情?”

李泰闻言后却有些不以为然,只叹息道:“那跨马沟金矿能出金多少尚未可知,两族残弱孤独得受赈济才更重要,何必劳使人物去兴动土石!”

听到李泰这一回答,李贤却忍不住笑了起来:“看来李散骑你确实不是迷信沙门经义之人,但请你不要忘记,此乡乃是陇西啊!那些接受赈济者怕是更加乐意以物奉法,以求先灵得享福报。并因此事涉人涉物都多,若无窟像记事,何以让群众广知敬服?”

李泰终究不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也非沙门信徒,对此实在乏甚认同感。

不过在听李贤解释完后,他也意识到在这佛法昌盛的陇右河西,凿窟礼佛绝非单纯的宗教活动,而是有着非常广阔深刻的社会意义。

祈福禳灾、庆贺还愿、追念先人等等,包括盟约纪事,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只要是加上凿窟礼佛这一流程,就会让目的和行为渲染上一层神圣意味,充满仪式感和庄重感。

李泰虽非沙门信徒,但也不是拘泥之人,在陕北还建了一座大佛寺敛财聚势呢。听完李贤的提醒和讲解后,便也觉得应该在麦积山凿个窟记录这件事情,又不是凿不起,而且还不是自己花钱。

李贤听到李泰答应凿窟记事,顿时变得兴奋起来,拍着胸口保证此事不劳李泰操心,他自留下几名亲信全权规划处理此事。

李泰对此本就乏甚热情,听到李贤愿意一力承担,便也乐得省心,他更关心的还是别的事情,转又向李贤发问道:“下封公此行部伍当中那浩大驼群,可真是醒目壮观啊!

我自幼便居河北乡里,实在少见此类健壮牲畜。不意下封公一户之内便聚养如此众多,真是让人惊叹势力之壮、见猎心喜!想请教下封公,饲养此类牲畜方法如何,又能得利几许?”

第0339章 豪财百万

听到李泰夸奖自家这支驼队,李贤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开口却是叹息道:“此境不比关中城邑密布、道渠便利,人事一旦离乡,少有道路可循,若无足够的壮畜代足使力,大量人物都会困阻难行。”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他也是来到陇右之后才见识到此边的交通状况之恶劣。

虽然说古代交通自然是远远比不上后世,但凡有人烟出没的地方,哪怕没有平直的车马大道,羊肠小径也可涉足行走啊。毕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为了路。

李泰原本就不大喜欢关中的交通环境,没有经过系统性硬化的土路,平时跑起来沙尘飞扬,遇到雨雪天气又泥泞湿滑,每次出门都会因为路况问题而加倍疲累。

若非心里一团想要改朝换代的野心之火整天熊熊燃烧,他倒是更乐意做一个吃喝不愁、仆佣成群的土豪宅男。

可来到陇西之后,李泰才发现关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交通便利的繁华区域。他从陇关一路来到天水,中间就没遇到过长度达到二十里以上的成形道路,基础建设几近于无。

他之前所驻守的陕北虽然也没有什么基建设施存在,但他对此感触倒还不够深,在向导的带领下轻装游猎于野还挺过瘾。这是因为陕北的各项建设才刚刚起步,不同区域间物资的交流仍然不够频繁,故而道路交通的限制还不算太大。

可他来到秦州后,正逢独孤信将要统军西征平叛,数万大军的粮草辎重陡然压在了他的肩膀上,而这些物资的物流状况又有着严格的军期限制,对陇右恶劣的物流运输环境自是头疼不已。

有关这一点,倒也不能怪在独孤信头上。陇右上一波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营建大概还在汉时,长达几百年的乱世非但让这些基础设施不能得到妥善的维护,甚至还被施加以各种天灾人祸的破坏。

古代的物流运输本就成本高昂,如今又连能够贯穿一体、畅通无阻的道路都没有,陆路运输的马车报废率惊人,通过人畜负担运输便成为陆路运输的最主流方式。

在各种可以用作运输的畜力当中,骆驼无疑是最为优秀的,负重量大且对饮食要求不高,吃苦耐劳、抗寒抗病,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方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