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医院她没待过,但是熟人不少,大学同学一半都在呢。
过去一看,老太太是脑血管破裂,救过来了,但是血管钙化太严重,随时有可能再破裂。
再是有同学吧,她不好越俎代庖在京城医院治病。
老太太身边陪护的是一个五十多岁很有气质的阿姨,看穿着打扮肯定不是保姆。
“阿姨您好,我是古景明古大哥同学的爱人,也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大夫。受古大哥之托来帮忙。阿姨,您看,方不方便给老人家转到我们医院呢?”
要是家属只认京城医院的牌子,那在这边找专家也不是不行,就是得搭上人情,这就是古景明和沈默之间的事了。
阿姨站起来,还没来得及说话,进来一位大叔,拿着暖水瓶。身上的气场看着应该是个领导。
只是地方上的领导,进了京,派头是端不起来了,人看着挺憔悴的,护理病人哪有不熬人的。
“你好,是洛大夫吧?景明跟我说了。都听你安排,转院就转吧。我去办手续去。”
这位很痛快。
说起来也是一地的大员,在当地也是说一不二的。可这到了京城,想给老母亲找个好大夫,愣是求助无门。找了好些个关系,才算是安排了一个床位。想找专家?来的都说是专家,可是病例一看,都摇头,只让养着,控制血压。
生生的能把人气死。
他这才退休不到一年,真是人走茶凉了。
以前哪怕是在京城呢,也不至真就一点儿关系找不到。
现在,谁理你?
说起来古景明,还是十多年前,给他做过一任三年的办公室主任,大管家。调走之后,就是年节有个往来,没再多交往。
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得的消息,结果就辗转打了电话过来,求了党校同学给安排大夫。这得舍下多大的人情。
他都退了,又没啥能帮到他的地方,不能不叫他感动。
所以,真是啥也不怀疑,就听着安排。
第123章 好心会有好报的
把岳老太太安顿好,给安排了一个单间。
当天又求了二舅在下班后来了一趟,岳山河在京城里跑了十多天,孟尚书大夫的名头他是听过的,从来也没想过能请到这样的大国手,哪怕是把孟老的学生请到,都是他现如今能力之外的事。
孟大夫是给大首长们看病的,老年病,还是常见的老年病,那还真就是手拿把捏。
当场给开了方子,还安慰老太太,“老姐姐,放宽心,药按时喝,用不上俩月,就能走能撂了。但是得注意啊,年纪大了,往后大鱼大肉可不能再任性着吃了。”
说完又嘱咐岳山河两口子,“病人高血压,一定得控制住,每天都要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都得控制,轻油少盐,尽量吃的清淡,粥也要少喝,多吃粗粮。”
然后指着洛清微,“洛大夫做的咸菜不错,有保健作用,每天吃上两块,对身体很有好处。”
这是又把人情给推回到洛清微的身上了。
岳山河千恩万谢的把孟大夫送走,回头对洛清微也是不知道咋感激好,“洛大夫,多的我就不说了,大恩不言谢。”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老太太喝下一剂药,自己都说,明显觉得脑袋没那么沉了。
大国手,那就是不一样的。
洛清微只笑,“您是孝子,我是孤儿,打小儿没了爹妈,吃百家饭长大的。看到您这样儿的,是真羡慕。
古大哥跟我们家沈同志关系在呢,这不就是咱自己家的事儿嘛。
您跟阿姨换着休息,我跟护士说了,隔半小时就来看看。今晚儿上老太太肯定能睡好的。
我先回去,明儿个起大早去菜市场买菜做咸菜去。老太太有没有啥忌口的?
您和阿姨想吃点儿啥?我明儿早上给带来。”
说话很亲近,真跟自家子侄似的。
“不用,不用,太麻烦了。”
岳山河两口子哪里好意思。
“这有啥的,我每天也得来上班,顺手了。等古大哥他们调研回来,他不是也一样得过来嘛。”
又问了一遍老太太有没有啥忌口的。
忌啥口啊,“小时候逃难,一路要饭从中原到齐市,还想再往东北去,路上父母亲人全没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被我爷爷奶奶收留做了童养媳。一辈子就干活儿,吃苦了。好容易到老,国家发展起来了,物质也丰富了,我也有能力供着老太太吃喝了,可不就贪嘴了。
老人想吃,咱当儿女的怎么拦着?哪能忍得下心?
再说老太太也没说要啥山珍海味,就爱吃个猪蹄猪肘子,时不时的再给炖只鸡,炖个鱼啥就行。
我寻思着又不是啥难寻的,老人爱吃,就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