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7章(2 / 2)

李治:“如果李亨真能有此决断,朕也就不担心了。”

武后:“陛下认为李亨不能解决叛乱?”

李治:“他不曾有过任何政绩,面对兵变犹豫不决,怕是已经被李隆基压制的毫无雄心魄力了。”

武后摇摇头:“臣妾无论如何推演,都想不到安史之乱为何会打八年!”

李治:“李隆基只是太上皇,又不是死了,他难道不会与李亨争夺权势。”

武后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不由得感叹:“兵变的将士怎么没有杀了他!”

皇帝的名头太好用了,不论太子是不是主谋,不都能背上疑似弑君的骂名啊!

【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亲只是李隆基的姬妾,因此,李亨自幼在王皇后膝下长大,皇后对他百般呵护,视做亲生。】

【李亨幸运的投胎成了皇帝的儿子,五岁便有了自己的爵位官职。却又不幸的成为李隆基的儿子——】

【李隆基靠着政变上位,对所有皇子都很忌惮,他修了一座巨大的宅院,号称“十王宅”,把已经成年的皇子都安置在十王宅中,由宦官负责管理日常所需。李亨十五岁进入十王宅,在里面住了整整十三年!】

李世民气笑了:“这是皇子还是囚犯,你对所谓的义子那么宠信,对自己的亲儿子却这般苛刻,是不是觉得只有皇子才能发动政变!”

【公元738年,太子李瑛被废杀,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琩为嗣,而李隆基则中意于“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的忠王李玙(李亨),为此犹豫一年有余,高力士提醒他“推长而立,谁敢复争”,李隆基才拿定主意,立李玙(李亨)为皇太子。】

【从被推上太子之位起,李亨就被周围的政治威胁所包围。首先是李林甫与杨国忠,他们以讨好李隆基立足朝堂,自然会担心太子登基后他们会失去手中的权利。】

评论区

“李亨在十王宅中长大,李隆基对他所有势力了如指掌。”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李隆基从未出面为李亨说话,说明他也不想看到太子羽翼丰满,势力扩张。”

“这段时间已经是李亨此后政治生涯中,最为安宁的一段时间了。”

太子李亨苦笑,他让父皇当了太上皇,父皇定不会放过他,他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天幕上,他要立刻行动起来,联合禁军首领陈玄礼,控制皇宫!

第325章 安史之乱

【天宝五载,李亨的好友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李林甫陷害:边将与太子合谋,欲行不轨。李隆基立刻下令审讯,李林甫罗织罪名,也只除掉了皇甫惟明和太子妃的兄长韦坚,没有真正伤及太子。】

评论区

“太子李亨当机立断,与太子妃韦氏离婚,断绝关系。”

“李林甫也意识到了皇帝的态度,不敢死咬着太子不放。”

“在李隆基的微操之下,皇甫惟明的陇右节度使移交给了王忠嗣,王忠嗣也是太子的好友,因此,太子算是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但此案牵连甚广,无数朝臣被波及,一直持续到李林甫去世,才最终停止。”

……

【李林甫屡屡出招,想要废太子之心路人皆知,虽然最后都并没有伤及太子,李亨却因为接连变故身心受创,精神受到巨大的刺激,为人处世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踏错分毫。】

评论区

“李亨身为太子处处谨慎,就连一些细枝末节也不敢大意,有一次,宫中准备了烤羊腿,李亨奉命割羊腿,割完后手上都是油,他顺手拿起手边的饼子擦手,李隆基对他的行为很是不悦。李亨发现后,立刻采取补救措施,把擦过手的饼子一口口吃掉。李隆基才满意,称赞他爱惜食物。”

“李亨还没有到中年已经两鬓斑白,暮气沉沉,把他爹还显老,这大概就是心力交瘁的后果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