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窦建德,窦建德想要暂避锋芒,拖垮隋军的士气。但高士达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肯听他的建议。”
“高士达命窦建德留守大营,他带着精兵迎战杨义臣,想要复制窦建德的辉煌。但他仅仅取得一些成果便大摆宴席,轻敌大意,被杨义臣打败。”
“窦建德预见了高士达的失败,却无法阻止,他逃走的时候只带了一百多人。”
“窦建德在饶阳县安抚百姓,得到三千兵卒,出其不意回师平原。他为高士达等战死者举办了隆中的葬礼,让他们入土为安,起义军士气大盛!”
“与其他起义军首领不同,窦建德没有无差别的屠杀隋朝的官吏,而是对他们以礼相待,越来越多的人投奔窦建德,就连隋朝的官吏也举城而降,很快窦建德便聚集了十万人马!”
第265章 隋末乱世
天幕下的窦建德正处于意气风发之时,见天幕肯定自己的功业,他十分兴奋。当即大气十二分的注意关注着天幕,希望能从未来的历史中得到蛛丝马迹,取得比历史上更加辉煌的成就!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在河北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
评论区
“面对多次杀伤自己部下的隋朝官吏,窦建德大度能容。他已经脱离了盗匪的行列,致力于稳定人心,争霸天下!”
“隋炀帝派薛世雄围剿窦建德,窦建德佯装战败,利用大雾将隋军引到埋伏圈,前后夹击之下,隋军大败,薛世雄只身逃走!”
窦建德不屑道:“薛世雄……土鸡瓦狗!”
……
【与此同时,在江淮地区,也有一支起义队伍,在与隋朝对抗!杜伏威、辅公祏起义!】
另一支义军首领李子通皱眉:江淮地区难道不是某的势力最强大吗!
杜伏威已经被他击败,如同丧家之犬,难道还能东山再起?
【杜伏威也是山东人,他少时家贫,穷困潦倒,却不置产业,以偷盗为生。他的好友辅公祏姑姑家以牧羊为生,辅公祏便多次偷羊送给小伙伴,最后两人都被辅公祏的姑姑告到衙门,杜伏威与辅公祏只能亡命天涯,聚集了一班人落草为寇,这一年,他年仅十六岁。】
【大业九年,杜伏威、辅公祏等人在长白山起义,随后南下江淮地区,在四处出击中不断发展壮大。】
评论区
“江淮地区是隋朝重点经营的地区,运河两岸的隋军实力强大,杜伏威意识到想要在这里立足必须发展壮大,便联合、吞并周边的小势力,苗海潮的起义军就是此时加入的。”
“还有一个农民首领叫赵破阵,他见杜伏威兵少,就轻视他,想要将杜伏威的势力收归自己的麾下,杜伏威带着十多个亲卫前往赵破阵的大营赴宴,在宴会上杀了赵破阵,兼并了他的势力。”
“大浪淘沙,能留到最后的才是真金!”
【大业十一年,农民领袖李子通度过淮河与杜伏威联合,随后又因分歧而分裂!】
评论区
“李子通本是长白山另一股起义军中的部将,因乐善好施,勇武过人,太得人心,被上司左才相嫉恨,只能带着自己的部下逃离长白山,投奔杜伏威。”
“但李子通胸怀大志,不肯久居人下,妄图以武力吞并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阵大乱,本人也身受重伤。”
“这次兵变让杜伏威的势力大损,恰逢此时,隋军前来围剿,杜伏威的义军大败。”
“李子通则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楚王,后来又占据江都,建立吴国,得到江南地区大部分百姓的归顺。”
“直到武德四年,李子通才被杜伏威打败,押送到长安。”
李子通:“武德四年,是哪一年?”
手下幕僚立刻翻找之前的记录,“王上,武德是唐朝开国皇帝的年号,大约不出十年……便……”
李子通:还有十年时间,某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