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成为曹操心腹谋士的蒋济则回道:“是主公知人善任,济才有机会一展长才。”
曹操自嘲道:“当年孤本想将江淮百姓迁往北地避难,反倒将他们赶跑了,先生的判断真是真知灼见啊!”
第一次合肥之战后,曹操想要打造一个稳固的前方基地,坚壁清野,将合肥附近的百姓迁往北方安居,却引起百姓恐慌,致使数十万人逃亡江东。
蒋济曾劝谏曹操,但曹操没有听。
曹操心胸宽大,对人才极为重视,将自己曾经的失误当做笑谈,更让属下幕僚心悦诚服。
蒋济情真意切道:“当年,臣远离主公,在扬州做别驾,有人诬告臣谋反,若不是主公明察秋毫,就没有臣的今天了!”
曹操哈哈大笑:“孤从不信小人饶舌,子通可是孤留给后继者的栋梁之才!”
……
【合肥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孙权自然不甘心失败,七年后,建安二十年,趁着曹操率军西进攻打汉中,东部防线空虚之时,孙权再次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
【当时合肥守军仅有七千,曹军主力远在汉中,无暇支援合肥,东吴占据巨大优势,孙权定是抱着十万分的自信出兵的。】
评论区
“十万对七千,优势在我!”
“不知道要怎么输(·)~”
少年孙权面色微红:天幕这样嘲讽的语气真是少见,我不会又输了吧!
【此时合肥的守城大将是张辽,孙权尚未将其放在眼里,但就在几日后,他会将这个名字牢牢刻在心里!】
【曹操给合肥留下了一道锦囊妙计,若是孙权进攻,便派张辽李典出击,乐进防守。】
评论区
“张辽李典有私仇,曹操担心他们互相掣肘。”
“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心怀大义的人,不会因私废公的。”
……
【见到孙权大军压境,张辽瞬间领会了曹操的用意,曹军大部队都在汉中,合肥短时间内是等不到援军了,必须趁着孙权还没有集结军队之前抢先一步,击败孙权,打乱敌人阵势,挫败敌人锐气!】
【张辽身先士卒,带着八百精锐一路冲到孙权的帅旗下,如同一柄利刃刺穿血肉。孙权匆忙之下只能逃到山顶,不敢与张辽交战,激战中,东吴猛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负伤,东吴军队猝不及防之下开始溃散。】
【这场仗从日出战到日中,东吴大军一度包围张辽,张辽带着数十人突围而走,见许多曹军仍在包围圈中,张辽再次冲入吴军,救援曹军。最终,吴军披靡败走,不敢抵挡张辽的威势!】
评论区
“十万人包围八百人都让人跑了。”
“孙十万与张八百!”
……
曹操击掌欢呼道:“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
孙权强自争辩道:“孤率领的军队并没有十万这么多,这只是用来威吓敌军的数字。”
“夸大其词若是能够镇住敌人最好,若是不能,反倒让自己名声蒙羞。”
孙权:可恶!踩着孤树立你的威名!
少年孙权面红耳赤,不敢面对兄长的目光。
孙策恨铁不成钢道:“此战你败就败在被张辽的威势吓住了,若是你孤注一掷,身先士卒,指挥大军包围张辽,他仅率八百人怎么可能从你的大军中突围出去。”
孙权对自己的定位是主公,怎么能像大将一样冲锋陷阵,那多危险!
于是孙权辩解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孙策怼了回去:“那你就不该亲自出征,但凡派个大将出兵都有转圜余地。”
……
【此后,孙权在合肥城下僵持数十日,军中又爆发瘟疫,只能无功而返。】
蒙恬:“他们已经丧失胆气了。”
【吴军从逍遥津渡河南撤,孙权带着一千多将士殿后,行到逍遥津北,恰逢张辽追击部队,吴军顿时一片混乱,孙权也被大军包围,若不是凌统、甘宁、吕蒙等人拼死力战,孙权怕是要横死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