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5章(1 / 2)

他们也没拖延,第三天一早就派了人和姜树一起过来,争取一天就把该办的都办完。

结果到了姜家村一看,人都傻了。

好家伙半山腰那么气派的房子是个书院吗?

谁说就是个村办私塾的?

第156章 核查(二更)

听说有官差要来给书院办手续, 里正焦虑地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这可是大事,怎么姜竹和沈青越说得那么不当回事呢?

要不是时间太紧, 大家又忙着晒稻谷,他都恨不得让全村人敲锣打鼓了。

即便这样,姜树领着人到村时,还有好多从晒谷场跑来瞧热闹的。

被派来的文吏语气充满不可思议:“那是你们的书院?”

“正是正是。”里正一边领着人往书院走,一边喊人赶紧上山去叫姜竹和沈青越下来。

文吏:“我听说你们这书院是姜树堂兄弟自己盖的?”

里正:“哎,是, 姜竹和沈先生盖的。”

“盖这书院不少花钱吧!”这么点儿个小山村的乡绅这么有钱吗?文吏感慨着,好奇道:“怎么还盖山上了?”

里正:“山上幽静,娃娃们读书新静些。”

文吏点头,那道是。

所以大书院都喜欢往山上盖。

不过别处都是出名的书院才不怕建山上, 而且一般也不往深山盖。

就像大虞最出名的几家书院,一半都是建在山上的, 但人家也是建在城郊甚至城中的山上, 既清静又讲风水, 哪像他们这儿, 一个小山村……

大概是有钱行善, 福泽乡里吧?

路过梯田, 他还停下看了看, 好奇地问起梯田的规模和收成。

书院花多少钱里正不太清楚, 也不好瞎说, 但梯田他就有得说了。

什么时候开始开垦的, 多少亩旱田, 多少水田,什么时候开始种的,收成多少, 他都知道,比姜竹这主家都清楚。

等姜竹和沈青越得了消息跑下山,里正还在梯田边跟人介绍梯田呢。

“那你们这儿收成还挺好的,比城里另外几家收成要好。”

“我们地少,侍弄地仔细,不比城里大户家那么多地。”里正半谦虚半骄傲地说着。

文吏又追问几句他们如何除草施肥,夸赞村民勤勉,里正治村有方。

姜树见缝插针地介绍梯田也是他堂弟姜竹家的。

文吏诧异,“梯田也是?”

姜树:“正是!原本这是座荒山,只长些竹子,我堂弟听说县衙鼓励开荒修梯田,感大人所想,受大人启发,想到家里的荒山,也想试试也出一把力……”

走到附近的姜竹、沈青越:“……?”

姜树激情侃侃而谈:“虽然不能救济难民替大人分忧,但租给本村乡亲,也能缓解县内田地不足的问题,多一亩田,便多一石粮,为县令大人分忧,责无旁贷!”

姜竹、沈青越:“……”

姜竹简直一脸懵逼,啥?这说的都是啥?不是看书院吗?

沈青越则心里啧啧称奇,环境造就人物啊,瞧这才去了县衙多久,拍马屁都会用“替大人分忧”“责无旁贷”了。

姜树:“开春时候县令大人表彰开荒,还赏了我堂弟两副铁犁呢。”

文吏也想起有这么回事了,点点头:“原来那两副铁犁是赏了你家!”

里正比姜竹和沈青越有觉悟多了,马上道:“铁犁正在族中仓库妥善存放。”

文吏:“开荒用上了吗?”

里正:“用上了!”

姜树深情款款:“县令大人赏的铁犁比我们村的旧犁好用多了,大家都争抢着用呢。”

“……”姜竹一阵恶寒。

心说睁眼说瞎话,那犁都长一个模样,拉地里给姜树猜五回他都认不出来哪个是县令发的。

然而这位来核实书院的文吏好像还挺吃这一套?

不用姜竹多说,姜树就殷勤地介绍了他们家还要开梯田、要种桑麻,要为建设宝峰县贡献力量。

而姜竹有如此觉悟,都是因为县令大人领导有方,他在县衙受到熏陶,沐休回家再把学到的传达给同乡,作为他的堂兄弟,姜竹特别愿意响应县令大人的英明领导。

给姜竹听得都要听不下去了。

狗屁。

明明是他家先修梯田,姜树后去的县衙。

姜树沐休也不怎么回家,四伯、四伯母抱怨好几回了。

张嘴就瞎说,也不怕人家真去查露了馅了。

走到书院,姜竹实在受不了他了,自己主动去和那名文吏搭话:“就是普通的书院,现在还只有两间屋子,有先生,有学生,有个地方上课,别的都还没建好。”

文吏心想,你们不是就给村里的小孩开蒙上课吗,还要建什么?然后就看到了他们贴在墙上的规划图。

文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