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6章(1 / 2)

他们在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儿,沈青越都听到说唱“唱”的部分了,姜竹奶奶才挎着篮子从里面出来,老太太许愿貌似格地外长。

车不宽裕,今天姜大山、姜四山都没来,陪同老太太这事落到了长孙姜正身上,横竖他是跑不掉的,吕香梅也得陪着点儿。

瞧见沈青越都蹲在台阶上听说唱了,吕香梅朝他们摆摆手,“你们还听吗?”

山神庙还远呢,就他们这个速度,多听一会儿都爬不上山了。

姜竹看看兴致勃勃的沈青越,再看看还想继续上山的奶奶,“我们再听一会儿。”

“行,你们听吧!”年轻人腿脚好,听完了再爬也来得及。

他们商量着分开逛,腿脚慢的先走。

家业他们也想听说唱,大和尚说唱比磕头有意思多了,他们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爹娘。

但就姜竹和沈青越两个人大人,沈青越自己说不好都得靠姜竹看着呢,吕香梅很犹豫。

家俊:“我看着他们!”

石生也眼巴巴地仰头看她娘。

吕香梅:“山上也有说唱。”

家业:“我想听这个,我跟着我哥,保证不乱跑!”

家才:“我也跟着大哥!”

家兴:“我也跟着!”

家安:“我也……”

姜胜把她抱起来,“你就别跟着了。”

走不动还得靠人背着呢。

最后,除了最小的家安被背走,其他几个都跟着姜竹他们玩。

连家蕙都留下了。

姜竹顿时成了辈分儿最大的长辈。

沈青越幸灾乐祸,“我看你堂哥堂嫂挺开心的。”

梁玉兰拉着姜胜就跑了,装都不装,看得出来是十分不想带孩子了。

姜竹摸摸鼻尖,把个子小什么也看不到的石生放到酱酱背上坐着。

至于男孩子们嘛,凑合听吧。

石生很开心地朝他们笑,他们也没往人堆里挤,找了个人少能听清大和尚说唱的位置乖乖听。

等整个故事都听完了,才意犹未尽地往山上走。

一会儿还有下一场呢,再不走他们今天就不用上山了,听一天说唱。

见他们都恋恋不舍的,沈青越直乐:“要不然咱们再回去听一场?”

小点儿的几个:“真的?!”

家俊和姜竹有经验:“一会儿还是讲这个。”

“啊?”

“那山上还有别的吗?”

姜竹:“有。”

孩子们来了兴趣:“那咱们快点儿爬吧小叔!”

其实说唱的故事大差不差,主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行善,仔细听还有挺多逻辑问题。

不过这年代没电影,没电视剧,连广播都没得听,这样的说唱故事是大人孩子非常喜欢,一年也听不了几次的娱乐内容。

山下讲的是一个得道高僧游历世间度化人的故事,山上讲的是行善积德好人好报。

负责说唱的都是大和尚,可能是经验更足,说词、语句、语态,听上去就比较让人信服,也很有感染力。

唱的经也是简化过的,朗朗上口,有点儿像旋律简单的歌。

难怪小孩儿们都惦记着要听。

效果也很出众,每次结束,就有大把的人去捐香油钱。

他们小姜师傅也去捐了五文钱。

而家业他们惦记着人家寺里的斋饭。

今天不光寺里有,也有附近村民在山上做饭卖饭的。

爬到快山顶,大伙儿都饿了,闻到饭菜香,都有点儿走不动道。

不过这会儿斋饭得排队,人太多了,他们决定在外面买烧饼。

加点儿钱还能往里面给塞点儿馅。

沈青越尝了尝这素版肉夹馍,竟然还挺好吃的!

主要是人家做的酱好吃,他们顺便买了一瓶人家自己做的豆酱。

再爬一点儿就是山神庙了,清潭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说唱,趁着他们坐在台阶上吃东西听说唱的时间,沈青越想在庙里到处逛逛。

下次还指不定什么时候来呢。

姜竹把他剩的半个烧饼吃掉,让家俊看着点儿人,他陪沈青越四处逛逛。

山上的人明显比山下少了。

有些年纪太大,腿脚不好的,还有孩子太小的,或者真的只是来凑热闹听说唱的,就不会往山上爬了。

还有一部分直奔山神庙的,不会拐弯到庙里来。

另外一批赶场烧香的,直奔大殿磕完头就走,也不会往后面来。

沈青越悠然逛起偏殿和后面。

抬脚进了一个小殿,瞧见没有其他人,他大大方方欣赏起壁画来。

一个县城山上的小庙,壁画水平竟然也这么夺目迷人。

趁着没人注意,他摸出手机拍了几张,这可比张叔阳给他带的画谱更值得学。

不过上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