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
祈不善也是受其帮助的人。
“祈善”的启蒙恩师跟孝城那位私塾先生有点儿像,但脾气更加古怪固执,最自豪的便是教出“祈善”这个好学生。作为当地有名的名师名士,上门求学解惑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祈不善也是其中之一。
寒冬腊月候在门外等待。
一等便是两个时辰。
拜帖递了七天,在门外等了七天。
直至第八天才有回复。
门房转达的,大致意思就是说他教的学生够多了,没那么多精力再教导一个基础根基不牢的学生,让他另觅良师。
祈不善也是听说这位名师如何好,学识如何渊博,于是专程前来求教。跋山涉水好几日,可惜付出没换来他想要的回报。
他这几日又冻又饿,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到了极点。骤然收到这坏消息也熬不下去了,昏倒在雪中。醒来发现身处一户陌生居所。
一问才知是被名师爱徒“祈善”所救。
听了祈不善的经历,“祈善”便想了个办法,用迂回曲折的路子跟老师探讨何谓“传道受业解惑”。那位名师也不是蠢人,稍微一问便知道“祈善”和祈不善的事儿……
名师不觉得自己哪里有错。
总不能每个上门解惑的人他都接待吧?
只是“祈善”言谈间对求学小儿非常欣赏,名师也生出几分好奇,勉强见了一面。也正是这一面,让祈不善能留下求学。
之后数年,“祈善”数次接济窘迫的祈不善。二人一同求学,一同长大。不同于“祈善”走到哪儿都是人群焦点,祈不善自小就没什么存在感,为人阴郁,脾气也怪……
“祈善”即使身穿寻常百姓的衣裳,立在人群也是最耀眼的一个,几乎无人注意到他身边的小跟班。倘若不是“祈善”热情引见介绍,他们还以为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书童呢。
对于这个刻板印象,“祈善”不止一次苦恼,明明祈不善更强,为何世人不注意他?
他一度自责是自己的问题。
嗯,不是凡尔赛,是真的自责。
之后,辛国开了一场特试。二人从名师手中拿到珍贵的举荐名额,准备搏一搏前程。只是不凑巧,祈不善的亲人这时没了。他少时受亲戚照顾良多,于情于理要回去奔丧。
“祈善”只能独身上路,途中碰见了一个比他年长许多的青年文士,相谈甚欢。
不用猜,这人就是郡守晏城。
特试开考的前两天,祈不善才匆匆赶到考场。也是在那场考试中——有个学子死了。
郡守脸色微寒,想明白了什么。
“我记得当时死的人是……”
孝城乱(十一)
祈善冷笑着补充:“你是想说,死的只是一个无足轻重、出身卑微的蝼蚁吗?所以你就心安理得以为‘祈善’也该跟你一样不在意?蝼蚁而已,反正过个几年也会淡忘……”
郡守被逼问得哑然无语,半晌才讪讪低语:“不管你信不信,我没想害人,我只是……”
他只是什么?
他只是想谋个前途而已。
谁参加那回特试不是为了这个?
说什么报效国主、造福万民、澄清玉宇……这些假大空的话,也就是骗骗别人,顺便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话术而已。承认吧,谁入仕途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他为了自己前途努力有什么错吗?
谁为了前途不是削尖了脑袋努力?
即便真害死了人,难道是他的初衷吗?
至多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面对其他任何人,他都可以振振有词说出这番话,他没错!旁人讥笑他是小人,他笑旁人一辈子出不了头,所谓“讥笑”不过是无能废物的自我宽慰。废物的话有必要放在心上?
但面对眼前这个浑身杀气近乎粘稠的祈善,他敢说,祈善就敢让他人头落地!
他不说,祈善也看得出来。
怒火喷涌:“八年了——八年过去,你还觉得自己没错是吧?若你没错,那刚过束发之年的祈善就活该吗?他一生行善,不与人为恶,一片赤子之心在你这里换来了什么?”
那人才十六岁而已。
绘制精彩人生的画轴刚刚打开!
郡守闷声不吭。
他的沉默看得祈善心头火气,忍不住又给他的脸来两拳,恨不得将郡守脑子锤成肉渣。
“对民不仁,对君不忠,对友不义,真不知你脸皮怎么长得,这样都没把你活活羞死!”
沈·十万个为什么·棠的重点与众不同。
“特试是……科举吗?”
现在的祈善看着就是亟待喷发的火山、倒计时的炸弹。待他打够了,沈棠才小声询问。
郡守被打得牙床松动。
他舌头舔了舔牙床,吐出一口血沫,血沫里躺着半截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