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妖娆勾男人魂,那不是她的错啊!
她的性格是很温和保守的那种!平日里连谎话都说得很少。在行医的时候,更是从未对病人说过谎话,昨晚是破天荒的一次。
“韦氏还不知道,对吧。”
王韫秀也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对,我不敢说。”
阿娜耶微微点头说道。
听到这话,王韫秀沉吟不语。她在思考,这件事究竟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谁会那么丧心病狂,派人给韦氏下毒呢?
虽然有可能是基哥,但更有可能的,则是忠王李亨!
韦氏的丈夫!
因为基哥太过于自大,他或许连什么时候侮辱过韦氏,都不太记得了!又怎么可能派人偷偷下毒弄死这个可怜的女人呢?
反倒是忠王被老爹戴了帽子,又没有任何办法报复,心里还想着太子之位,所以最有杀死韦氏的动机。
活着的韦氏,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随时可能爆出惊天丑闻!一旦处理不好,会让忠王府所有人都倒大霉!
但死了的韦氏,那就变成李亨的好王妃了。
李亨与韦坚的政治联盟,不会因为韦妃的“病死”而改变。
基哥的丑闻,忠王的丑闻,会跟着韦氏的尸体一起埋入地下。
李亨顺便还能迎娶一位新王妃,再缔结一个新的政治联盟!
看吧,只要韦氏死了,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不但没亏,反而血赚!
想明白这一茬,王韫秀顿时感觉遍体生寒。
她眼神复杂的看了阿娜耶一眼,忍不住将这位河西来的混血女孩抱在怀里。
“阿娜耶,我的好妹妹。以后我们都要好好的保护阿郎。
这长安的世道,太险恶了。只有家人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我们不能让外面的坏人钻空子。”
王韫秀叹息着呢喃道。
关于“野无遗贤”闹剧的澄清
嗯,快写到这个背景了,所以很有必要提一嘴,要不然可能会有争议。
毕竟,某些历史小说不加以考证就乱写,实在是混淆了视听,所以我很有必要详细考据一下。
考据嘛,就是先摆事实,后讲道理,事实在前,证据在前;臆测在后,想象在后。
假的就是假的,真理越辩越明,是真的,就要大声说出来,喊出来!
我不会打着“《新唐书》上就是这样写的。我一个写小说的,没有必要为某些历史人物翻案,欧阳修和司马光怎么说,我跟着他们说,只要我觉得高兴就好了”
我不会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写作精神。
写书,就是在做人。甚至是先做人,再做文章。其身都不正了,写出来的东西又怎么可能会正呢?把读者不了解的历史讲出来让他们了解真相,这本身就是历史小说作者的责任!
……………………………………………………………………………………………………………………………………
首先说说“野无遗贤”闹剧到底是咋回事。
天宝六载,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缔造像“贞观之治”一样的盛世,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的千秋万代。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处处比肩太宗,于是下诏:凡是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
然而当朝宰相李林甫却害怕殿试时,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于是就向皇帝上表称:这一次来参加朝廷选拔的人才当中,全部都是才能不过关的人,称不上人才,如果把这样的人拉到皇帝面前,恐怕会侮辱了皇帝的耳目。他对前来应试的人才故意刁难,把诗词歌赋等统统过了一遍,筛选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中选。
李林甫立即将此事向皇帝上报,并表示祝贺,声称“野无遗贤”。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已经没有一个人才了。然后基哥居然信了!
……………………………………………………………………
事情呢,大概就是这个事情,很符合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新唐书》《资治通鉴》里面都有记载,也把李林甫钉在了耻辱柱上。
但是吧,这个事情,嗯,怎么说呢,虽然不能百分百证伪,但它有极大概率是宋朝人编出来的。
看看资治通鉴怎么说的。
《资治通鉴》: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这里的说法是“遂无一人及第者”。也就是“野无遗贤”的证据。
《新唐书》的说法类似,不举例了。
那么这个史料的原始出处在哪里呢?其实《资治通鉴》和《新唐书》都是抄的当事人元结(杜甫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