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战争是不会等着你把一切都准备好再发生的!
与其想着“节流”,还不如在“开源”这一块想想办法。
吐蕃边将乞力徐迷信契约誓言,这不正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时候么?这时候不出兵,那要等什么时候?
至于诚实守信什么的,也是要分情况看待的。吐蕃那样的化外野人,在我大唐眼里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人跟人之间可以讲诚实守信,人跟牲畜之间有什么道义可讲呢?
总结一句话:只管冲就得了,打赢了什么都好说。
李林甫的建议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而支持张九龄的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科举出身的中书省官员而已。
其实想想也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因为无论打不打仗,按照张九龄的思路,肯定要大砍京官的编制,同时还要砍薪水砍福利,还有那些隐性的好处也要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