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盛唐挽歌 第46节(2 / 2)

有德什么时候回来述职的时候,高力士觉得自己一定要推荐一下,让圣人带他开开眼。

脑子里带着一些荒谬可笑的念头,高力士来到大明宫。还未进入,就有宫人通传说让高力士速速返回兴庆宫,圣人在那边的勤政务本楼等他复命。

满头大汗的高力士,又不得不风尘仆仆的赶回兴庆宫,等见到李隆基的时候,这位大唐天子正在看奏章,面色略有些阴沉。

“事情查清楚了么?”

李隆基将奏章放下,语气平静的询问道。

“回圣人,查清楚了。”

高力士从一开始见到方重勇等人去驿站开始讲起,一直到不久前“三王”用平民之礼草草安葬完毕。

听完整个葬礼的过程,李隆基微微有些愣神。

他真的很想名正言顺把方重勇这帮人给收拾一顿,然而仔细揣摩了一番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三王的葬礼,都是以“平民规格”来办的。李瑛等人被废,可不就是平民了么?

“是什么人谋划这件事的呢?”

李隆基面色不善询问道。

“回圣人,是个孩子,还是潜邸旧臣之子。”

高力士笑道。

“潜邸旧臣?”

李隆基一愣,如今还剩下的当年那批潜邸旧臣,也就陈玄礼、高力士、方有德三人而已了。

本来前几年还有一个王毛仲,执掌禁军兵权。

但由于那人妄自尊大,犯了李隆基的忌讳,最终被贬官后赐死了。

王毛仲这个人不像方有德那样淡泊名利,低调无求,又不如高力士这样会做人,更不如陈玄礼这样对李隆基的事情一点也不过问。

伴君如伴虎,优胜劣汰之下,自然是会有人出局的。而出局的结果便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方有德之子,方重勇。”

高力士轻声说道。

“那个傻子?”

李隆基差点被高力士的话给逗笑了。

“力士可不许诓骗朕啊,方有德独子,不就是那个……你我都曾见过的嘛。若是成器,早就入国子监读书了。”

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

国子监自汉代以来就有,各朝各代名称也不尽相同。

贞观元年,大唐就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同时将其设立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国子监下面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师生比例约为一比二十。

开元时期,在读学生超过两千人,其中不乏在大唐“留学”的外国人。

国子监的入学门槛不低,只有智力正常的,父辈官职到达一定层次的官宦子弟,才能在面试后,出示家族中担任一定级别官位的官员,所写的推荐书才能入学。

方重勇老爹方有德的官职肯定没问题,但那时候方重勇的智商却无法通过国子监的面试。

所以李隆基才说这个话。

当年方重勇如果智力没问题,他就会如普通官宦子弟一般,先入国子监混混时间,然后再看看能不能走科举道路。

当然了,以方有德的身份来说,方重勇以后混个官当当没有任何难度。

可能会有不懂“行情”的人认为国子监入学门槛很低。可实际上,国子监除了是一个看身份地位后台的地方以外,还留了一条路,可以让某些平民子弟以“增补”的方式进去学习。

这些平民子弟为了进入国子监,就要参加丧心病狂的入学考试!其难度不是一般大。

而且,进去了以后以后,他们还要努力学习,应付各种考试!

没错,国子监里面的考试非常频繁,除了入学考试外、升格试以及监试外,还有旬试、岁试等,每种考试类型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科,考试的内容与方式也不一样。

当然了,官宦子弟可以不把考试当回事,但平民子弟却不行,因为这是他们参加科举的阶梯之一。

虽然国子监的实际效果也不太好,但却又实实在在的为科举储备了一些人才,并且客观上提高了官僚阶层整体的教育水平。

其中考试的模式与内容,都与科举密切相关,可以看做是提前参加科举模拟考试培训班。

而所有学生完成学业后,都要参加科举考试,和乡贡进士一样,取得出身以后再通过吏部考试放官。

李隆基其实是很想把方重勇送去国子监学习的,现在高力士提起这一茬,他就想起来这个孩子应该是个傻子。

至少曾经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