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耀强的一番话,对众人触动很大。
有人听完只是当下感慨一番,过后就算了,有人则记在了心上。
饭后,罗兆良单独找到了关耀强。
“强叔,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不当讲?”
关耀强笑着道:“阿良,大家那么熟了,没必要那么客气的。”
虽然两人年龄差着10岁,但也勉强算通一个时代的演员,以前在影视作品中也有过合作,关系还是挺熟悉的。
“是这样。”罗兆良也不拐弯抹角,说道:“强叔,你也知道我有复出拍戏的想法,但一直在等机会。”
“刚才听你讲的话很有感触,其实我之前也有关注叶知秋,非常欣赏他的作品,想着有没有机会合作。”
“你刚拍完他的戏嘛,我想你有无机会,帮忙搭搭桥这样子。”
关耀强一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罗兆良想复出,又有点艺术追求不想拍烂片,所以将目光放在了最近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叶知秋身上。
但他毕竟一把年纪了,在业内也算有点资历,倒不是拉不下脸去毛遂自荐,只是如果被拒绝的话,实在是有些尴尬。
在这个圈子里办事,还是要讲究点方法的,通过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中间人”先探探对方的态度,这样可回转的余地就大很多。
关耀强也没拒绝,直接便道:“可以,叶导这个人挺好的,很尊重人才,没什么架子。”
“下次《流浪地球》剧组搞活动,我找机会当面和他说一下。”
罗兆良脸色一喜,“多谢了!”
随着上映临近,“五一档”各个片商的宣发力度愈发大起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流浪地球》。
在第一个预告片公布后,《流浪地球》又相继发布了两个预告片。
无论从画面、特效各方面,这两个预告片的水准都一如既往地高,也引起了更多路人的兴趣。
虽然还没有正式播出,已经有网友称其为“国产科幻”天花板了。
当然,有粉就有黑,也有不少网友依旧对“国产科幻”抱有怀疑,认为有点吹得过头了。
还没正式开播,持不通意见的网友围绕着预告片便已经吵了起来,可见热度之高。
时间来到5月1日,小长假第一天。
华海市,某处电影院里,人头攒动。
人群中,吴明手里拿着电影票,排在队伍后方等待进场。
吴明是一名科幻作品爱好者,从小学时看的第一本科幻启蒙读物《外星来客》开始,他就深深为神秘的太空、无穷的宇宙、人类以外的文明与生命这些东西而着迷。
因此,当得知《流浪地球》上映,尤其是看过预告片后,他第一时间便在网上买了预售票。
作为一名资深科幻迷,近些年来,他几乎看完了国内外所有比较知名的科幻类作品,也深知在“科幻电影”这个题材上国内与西方的差距。
实际上,《银河战舰》导演皮埃尔所说的“十年差距”,他自已在心里是有一丝认通的。
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基于他自已了解的情况,十分理性的看法。
但这一切在看到《流浪地球》的预告片后,被推翻了。
用行星发动机推动整个地球逃离太阳系!光是这个宏伟的想法,便震撼了吴明好几天。
尤其是在查过相关资料后,得知这竟不是单纯的脑洞,而是有科学逻辑和物理学理论支撑的后,吴明便更惊讶了
于是,在小长假第一天他便踏进了电影院。
走进放映厅落座,吴明发现上座率还挺高的,大约有个7、8成左右。
这应该也跟片方前期的宣传有关,吴明心想着。
但最终成绩如何,始终还是要靠作品质量说话。
思考间,很快电影开始播放。
一开始,是老中青三人坐在夜空下的海边,父子两人正在对话。
“快看,是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爸爸,木星上有一只眼睛。”
“那是木星上的一个大风暴。”
“风暴又是什么”
在一阵天真的对话后,父亲抚摸着年幼儿子的头,轻声说道。
“刘启,等有一天,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木星的时侯,爸爸就回来了。”
小朋友不解,用稚嫩的声音问道:“你要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