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 / 3)
这是皇帝的最后一块心病,不仅仅是因着林优之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还因着那庙宇的造型。
那华丽丽的“帝”字型,当初修建的时候,还是太子的皇帝就是持反对意见的,奈何那时候他就是个说话不中用的。
后来,他父皇一挂,他就断了修建庙宇所需要的官银。
那时,朱无涯劝他道:“修建庙宇最忌讳半途而废,修建好了,就是皇上的功德一件,不如就只当是为了皇上的子嗣着想,多积善缘。”
凡事只要一同子嗣问题沾边,皇帝总是无条件同意的。
于是,皇帝也没比他父皇收敛多少,继续花了许许多多的冤枉钱。
如今一想起来,皇帝就为了那一笔笔没有用在刀刃上的银子而心疼肉疼。可关键是,花出去的银子不可能再回来。
这就导致了,打仗没银子使啊。
皇帝没敢将纠结放在面上,制止了正要开口的林枞,道:“宰相大人果然是忧国忧民,招降的事情,朕看可行。”
林枞心说,果然和他们裴老大猜的一样,皇帝根本就不想强攻晋阳。若不然也不会才让七里和元枫他们带了20万兵。
20万人马看似挺多的,可他们是去攻城的,又不是去守城。谁都知道守城容易攻城难,20万人马攻打晋阳,真是不够看。
林枞是真想对着皇帝和肖宰相冷笑,可一瞅裴天舒有意无意地扫过来的眼神,得,咱闭嘴还不行。
可憋的心肝疼啊。
皇帝选好了对晋阳的下一步方案,就遣散了众大臣,留了几个文采好的,专门研究怎么写招降书才能既有威慑力,又能打动人。对了,还得研究一下,派谁去晋阳做这个招降大臣。
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一个结果。
皇帝又招来了肖宰相。
可怜宰相大人的一只脚刚踏进家门,传口谕的太监就赶到了。
肖宰相一听皇帝的问题,立马就表示,去的人本身就得是威慑力。
皇帝心说,嘿,这是在剑指忠义王啊。万一祁家不愿被招降,再趁此机会将忠义王一咔擦……
那么问题来了,忠义王是被咔擦了对他有利,还是不被咔擦更有利。
皇帝很是纠结,一摆手又让肖宰相回家去,两人的这场谈话满共就用了一盏茶的功夫。
肖宰相出了乾元殿就轻轻地叹了口气,今天一天往皇宫里跑了三个来回,不是跪着说话,就是站着回话,年纪大了,有些吃不消哩。
想想上回行云雨之事,还是上个月的事情。唉,人呐,真是不服老不行。
最近一年,连裴天舒也看着老了不少,这是今年里唯一的好事情。
若这一次让他去招降,能够成行,那就更好不过了。
想他一个武将,做了招降大臣,就算是招降成功,也会落人口实。若是招降不成,那更是九死一生。
肖宰相打了一手的好算盘,只想着除掉了裴天舒,他就是皇帝座下的第一能臣。
就是没有好好想想,大宏的国土会因此而缩小多少。
更没有想过,当皇帝问起裴天舒招降大臣的事情,他会来一句:“宰相大人既然出此妙计,可见是深思熟虑过的,我看派他去肯定能行。
这一回,皇帝没有纠结,他知道派肖宰相去晋阳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说他能不能胜任,单只说真派肖宰相去,皇后那一关铁定过不去。
皇帝道:“再有三月,皇后就要生产,派肖宰相去,只怕……”后头的话不用说,皇帝觉得裴天舒也能会意。
皇帝也是人,是人都得有三几个不能动的亲戚。
果然,裴天舒没再揪着肖宰相不放,却歪着脸道了一句:“要不臣去?”
皇帝又道:“洛阳城还指望着忠义王呢。”
裴天舒也不是真想去啊,旁人不知道,他心里清楚,他要是一走,武陵长公主剩下的不是妇孺,就是孩子,万一有什么事情,后果不敢想啊。
他要是不去,恐怕林枞就跑不掉了。这就要打乱他事先安排好的事情。
这时候,裴天舒又想起了代王临走时留下的那一封信,遂道:“皇上,臣觉得皇宫里倒是有一人的身份合适,就是年纪太小了……”
皇帝真想一拍大腿,说句“对,朕怎么没有想起度乘大圣呢!”
别看林优之的年纪小,可帽子戴的大,才一出世,他父皇就昭告天下,说其乃是须菩提转世。
既然是佛祖的弟子,自然是有一颗慈悲心的。度乘大圣前往晋阳招降,招的可不叫降,那叫点化,以佛祖的慈悲之心化解一场人间浩劫。
这说法想想就够牛13的。
他们这一方完全站在了道德和人性的制高点上。
至于年纪小这个问题,皇帝同裴天舒的看法不同,他觉得正因着度乘大圣的年纪小,才能体现有一种精神叫忘我,突出我方的高尚品质,也更能体现百姓至上的基本治国原则。
怕就怕,他身体不好,还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