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节(2 / 3)

加入书签

沉静地看着对面的大屏幕,等待自己的成绩。

四周充斥着音乐声、雪迷们狂热的欢呼与尖叫,震得杞无忧耳朵嗡嗡作响。隐隐听到有雪迷高声叫他的名字,可是他太累了,只装作没听到,懒得回头。

“小杞!”直到听见熟悉的声音,他才忽的回过头,看到等在外的徐槐正笑着朝他招手。

于是杞无忧也朝他挥了挥手。

与此同时,大屏幕上,这一轮的总得分也出来了,杞无忧以8975的分数位列第二,与第一名仅差035分。

第一名是位瑞士本土选手,有主场作战优势。他在跳台区接连跳了三个方向的1800,难度更高,在道具区的发挥虽不及杞无忧,但也有不俗的表现。

如果不是徐槐的要求,杞无忧可能也会像这位瑞士选手一样第一轮就在跳台区放大招,与他一较高低。

杞无忧刚走出赛道,还没来得及和徐槐说话呢,就被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的储昱抱了个满怀,像一颗从远处发射过来的小土豆。

“yoyo太棒了!中间那个道具跳得好帅!啊啊啊!”

熟悉的咋咋呼呼,脑瓜子更疼了,杞无忧反应了一下,有点无措地拍了拍他的头,“……你也发挥得不错。”

储昱第一轮排名第三,分数紧跟在他后面。

“嘿嘿,我下一轮也会加油的……哎呦!ryan!你干什么?”

徐槐拽着储昱的雪服帽子,拎小鸡似的把他拎到他的教练身边。

储昱作势挥了挥拳头,不满地抗议。

“我干什么,”徐槐张开手臂把杞无忧揽进了怀里,“我还没有抱呢。”

储昱:“……”

被徐槐抱在怀里的杞无忧眨了眨眼,没犹豫地伸手环住他的腰。

徐槐把人抱得更紧,低头,嘴唇凑在他耳边,“宝贝太棒了。”

杞无忧心神一晃,脑中有瞬间的空白,险些把想说的话忘了个干净。

不管其他人死活地又抱了好一会儿,他才想起来自己要说什么:“槐哥,下一轮我要上难度。”

徐槐欣然应允:“没问题!”

第一轮的难度系数普遍不太高,不过前几名选手的发挥都很稳健,所以分数差距不大。

第二轮通常就能决定最后的总排名,场上形势变得焦灼。选手们纷纷开始提升难度,许多人都尝试了与上一轮截然不同的滑行路线,给观众带来足够新鲜的观赛体验,观赏性十足。

尽管平下桥的难度很高,但依然有不少人尝试。坡面障碍技巧项目的乐趣就在于此。各式各样的道具的设置与排列错落有致,组合方式多样,裁判也更倾向于选手去尝试更新鲜、挑战性更强的道具,哪怕动作的难度相对较低,也会给出一个合适的分数来鼓励他们去尝试。

不过,上一轮的第一名由于道具区的失误,名次跌落到第六,令雪迷们惋惜。在前两轮体力濒临耗尽的情况下,除非第三轮有奇迹发生,否则他大概率与领奖台无缘了。坡面障碍技巧的比赛就是这样残酷,赛场上瞬息万变,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失误。

“前面各位选手的表现都很精彩,”解说员回味着刚才的比赛,简单进行总结,接着提高音量,口吻充满着期待,“希望这一轮的最后一位选手也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尽管首轮得分暂时落后,但杞无忧并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第二轮依然轻松上阵。

他从高高的出发台跃下,来到道具区。

正脚180上,反脚360下,顺利通过第一个上扬式铁杆。

“第二组道具,”解说员语气从容,“这次yoyo要选另一边的铁轨了。”他笃定道。

然而下一秒,他就没那么从容了,“什么?”

杞无忧竟然径直上了与上一轮同样的平下桥道具。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桥上竟然没有像其他滑手那样横板通过,而是从头竖着滑到尾,雪板板底与桥面的接触就只有中间窄窄的一小块面积,表现出极强的平衡力。

解说员险些失语,等杞无忧从桥上滑下来,才组织好语言:“同样的道具上也可以有不同的创新,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这就是坡面障碍技巧的魅力!”

随着比赛经验的增加,杞无忧逐渐明白,越是赛事等级高的赛场,越不存在偶然的临时起意。选手的每一条路线、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日日夜夜的反复练习,烂熟于心,才能在赛场上实现“创新”。

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教练的指导与帮助。

最后一个道具,杞无忧选择了他在比赛中挑战过许多次的道具,楼梯扶手的闪电杆。

先是反脚内转上了闪电杆,背对着滑行的方向,盲落在道具上,这是一个连徐槐都有点犯怵的动作,风险太大,他很少在比赛中做。

杞无忧却敢于尝试,尽管闪电杆上有多处转折,但他仍能在下落时使身体始终维持着平衡,最终正脚540落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