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节(1 / 3)

加入书签

“是是是。”胡大伯连忙答道。

赵贲正要进去,脚步忽然顿住,“大人先请。”

崔凝没有推辞,率先入内,趁着赵贲还在查看别处时,看了看桌沿上的血迹。

面积不算太大,但是让人一看便会警觉的程度,绝不是平常磕碰能造成的血量。血早已经干了,暗红色附着在原色榆木桌案上很显眼。

“约莫长七寸余、宽一寸左右,有整齐横纹摩擦痕迹。”赵贲的声音突然响起。

崔凝目光微沉,“赵捕头怎么看?”

赵贲道,“看上去像是血迹沾染在什么地方,不小心蹭到桌沿。屋内没有任何打斗挣扎的痕迹,所以,这血迹可能是胡御史自己蹭上去,也可能是行凶之人是一瞬间制服了胡御史,最后将人带走时不慎留下痕迹……”

崔凝直起身,喃喃道,“不慎吗?”

赵贲不由问,“大人有不同看法?”

如果行凶之人制服胡御史时造成流血,什么样的手法什么样的出血量,才能控制血一滴不落在别处的同时,又恰好蹭在桌沿上?

崔凝道,“你看这些书画,画倒还罢了,这些书种类不同,全都被翻开摊在桌上,根本不像是随意而为。倘若有人在这屋里找什么东西,小心一些的做法是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大胆的做法是随手翻过便丢,那样很难保证每一本被丢在桌上时都被翻开。所以我认为,要么要找的东西在这些书里,要么这些是有人刻意而为。”

“有道理。”赵贲眼睛一亮,随即回头问站在门口的胡家人,“可有其他人动过屋里的东西?”

胡大伯心中焦急,生怕漏掉什么以至找不到父亲,说的十分详细,“不曾有人动过,早晨母亲发现屋内无人,又见堆了满桌的书,心中疑惑上前查看,冷不防瞧见桌沿上的血迹,惊骇不已,便急忙出来喊我兄弟二人去找父亲。之后便再没人进这个屋子了。”

崔凝和赵贲分别都已经向胡家人了解过情况。

近些日胡家接连出了几件烦心事,胡母一直在胡御史耳畔念叨,于是他便常常宿在书房里。

早上胡母过来的时候榻上的被褥是睡过的样子,所以只能大概猜测胡御史昨晚睡下之后失踪,具体是什么时辰,却无人知晓。

事实上,现在还无法确定胡御史一定是失踪了。

毕竟如果不算晚上,他才不见大半天,一个当了几十年官的人,就算是整天不见人影也实在很正常,若不是他们家门房说大门一直从里边栓着,没有人出去过,还有桌沿上的可疑血迹,赵贲都不想来这一趟。总归是朝廷命官,万一真出什么事也不好交代。

赵贲见崔凝开始细细查看桌上的书,一时欲言又止。

崔凝像是脑袋后面长了眼睛似的,“这里我先看着,赵捕头不如先带人在家中查看一番,有没有别的痕迹。”

“那行!就有劳崔大人了!”赵贲拱手行了一礼便退出书房,对还候在门口的人道,“我们搜查贵府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痕迹,可能会多有冒犯,还望诸位见谅!”

胡大伯连连道,“无妨无妨,尽管搜便是。”

其他人面上也并没有丝毫不满。

本来赵贲满心烦躁,近些天衙门本来就很多事,人手捉襟见肘,这边一个官员才不见半天就火急火燎的报官,他来的极不情愿。

这会见他们如此配合,心情好了很多,便也出言安慰了一句,“诸位不用担心,若是找不到线索,某会及时告知上官!胡御史是朝廷命官,若真失踪了,便是出动兵马司全城搜寻也必得把人找回来。”

胡家诸人自是千恩万谢不必提。

胡府并没有多大地方,但赵贲也只带了两个差役,三人前院后院一通仔细排查下来,也需要将近两个时辰。

他们那边一时没有什么发现,崔凝这边倒是小有进展。

她让崔平香小心地将展开的书籍原样移到别处,发现最下面压着一张纸,纸上写了一句诗,崔凝拿去给胡家人辨认笔迹,结果并不是家中任何人所写。

这字迹幼稚潦草,也就蒙学儿童的程度。

“入春才七日,思发在花前。”崔凝转头问自家两个护卫,“读过这首诗吗?”

崔平香果断摇头。

“这是前朝薛玄卿的思乡诗。原诗是‘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鴈后。思发在花前’,这是去掉了中间两句。”诸葛不离道。

这首诗很有名,但崔凝极少涉猎诗文,显然没听说过。

崔凝在监察司见过许多种传秘之法,有些怀疑是用这种手段在传达什么,于是各种方法试了试。不过,她始终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有一半时间都在想另外一件事。

时至今日,她已经参与大大小小许多案子,积累了不少经验,而这些经验能让她第一时间察觉现场的不对劲。

正如她之前所说,一切都太刻意了,仿佛是故意设下一个谜题来让人解。

如果想要杀胡御史灭口,或者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