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5)(2 / 3)
赵岳的抵达,仿佛成为一个分水岭。往前,大周军队虽然有一些战绩,可与之相伴的就是惨重伤亡。陆明煜甚至隐隐觉得,也许那四座城并非真的是被侯杰夺回,而是郑易意识到己方守城艰难,于是有意放弃。
但在赵岳去了以后,一切发生逆转。
先是又有两座城被夺回。随后,赵岳在前面夺回来的四座城中查到上百奸细。
消息传出,侯杰等人惊出一身冷汗。他们最清楚,假若这些奸细没有被发现,而是混迹在百姓当中,自己平日行走城中,与之相对这会酿成怎样的大祸。
几人报回的折子里都对赵岳大加赞扬。陆明煜原先还担心这些来自各个派系的武将对彼此不服气,契丹那边还没打过来呢,大周将领们就先一步内讧。如今来看,倒是不必有此烦忧。
赵岳相当于他们的救命恩人。对待恩人,哪里能不敬重?
陆明煜放松很多,噙着微笑,最后打开赵岳的折子。
他细细读过。看到某一点时,眼神发生变化。
李如意只见天子看着折中内容,先有怔忡,随后眉尖拢起,手指在折子上的某几行上一次次摩挲过。
待到总算将其放下,陆明煜静了良久,终于再拿朱砂写下批复。
因这几位将军的奏文都是八百里加急,于是李总管未像从前那样事先打开折子去看。如今,他微感好奇。
里面究竟写了什么东西,才会让皇帝有这般反应?
不过,也仅止于好奇了。因公务看奏文,是理所应当。因私心去看,便有刺探军机之嫌。
李如意压下情绪。一直到又一旬后,再有战报传来,李总管按照惯例整理。看着折子上的内容,他心中终于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答案。
赵将军的奏文中反复提起着一个人。在他所说,此人从前不过是一员小兵,是在赵岳由岭南北上时被选进亲卫队里。往后一路,这小兵都在为他出谋划策。后面来到边关,夺取二城、捉拿奸细,里面皆有此人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小兵,就没有接连传至长安的喜报。
赵岳并非不能容人的将领。短短时间,因功劳显著,那人已经做上都尉。如今一再在战报中提起,意思则是:陛下此前不是担忧武将青黄不接吗?如今不单战事接连有喜,就连下一任镇北大将的苗子,他也给陛下找好了。
若只是这样,对天子来说,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好事。
问题在于,被赵岳反复提及的青年,名字里有一个天子非常熟悉的字眼。
他叫云归。
李如意看到这两个字,心中都要咯噔一下。
何况天子。
有了这番思绪,今日天子看战报时,李如意颇有心神不宁。
他见天子坐在案前,背脊挺直、端正,垂眸快速浏览奏折中的内容。
李如意的视线时不时朝天子身上扫过。
他见天子一页页看过去。终于,赵将军讲完新的战情,笔墨再度落在那个好苗子身上。
李如意咽了口唾沫,屏息静气。
而后,他看天子用和从前一样的速度看完那一页,又将其翻过去。
李如意一愣。
过了许久,天子笑着说了声好,李如意才反应过来。
从始至终,皇帝都没对那个名字做出什么多余的反应。
原来是他想多。前面皇帝看折子时的不同,大概也是因为看了太久战事胶着的消息。总算有一场胜利,态度难怪不同。
至于陆明煜,他是真的高兴。
如何不好?短短一旬,竟然又夺回一座城池这速度,近乎比得上去年秋里,契丹来势汹汹,一连攻破北疆十二城时的气势。
算算时间,陆明煜的上一轮批复还没发到北疆,新城已经被夺回了。
这让天子如何不欣喜。
他微微笑着,侧头对李如意讲讲话,说:帮朕记得,要重赏赵岳。哦,还有这个云归。
说到最后两个字的时候,陆明煜神色如常。
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名字,至多存在一些只有很少数人会在意的巧合。
虽然第一次看到折子时,陆明煜的确有过这个名字,难道的念头。但现在,陆明煜已经把自己排除那很少数人之外。
倘若他真有赵岳说的那样大功劳,陆明煜道,区区都尉之职,也是小瞧了他。李如意,我们大周已经足足七年,不曾有新的将军了。等到战事结束,此人与赵岳一同归长安、交兵符。到那时候,朕要
他说到这里,话音逐渐放慢。
陆明煜在思索。
他原本想说,他们回来的时候,就是那个云归获封的时候。
礼部要准备盛大仪式。不过,哪怕这样,好像也不足以与对方的荣耀相衬,同样不足以让天子获得良才的心情得到抒发。于是天子又微微笑了,停下原本的话音,说:不,朕有一个新主意。
李如意压下之前的思绪,为天子捧场:陛下是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