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闫颜已经把东夷给打残了,干脆就把他们并入西南好了。
这样一来,有闫家和西南军镇着,谅东夷也不敢再闹什么幺蛾子。
另一部分官员却提出东夷此番投降的态度还是可以的,光是降书就递了好几封。
如今还派了使臣前往大梁进献他们东夷的圣物。
既然东夷已经将姿态摆得这么低了,大梁也不必强行将东夷并入国土。
如果东夷以后愿意老老实实地当附属国,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处理,也能够彰显大梁的大国风度。
这话一出,那派想要把东夷并入西南的官员不乐意了。
总是大国风度,大国风度的。
整天强调那个风度到底有什么用?
从前东夷每次搞事,总觉得他们是小打小闹,又碍于“大国风度”没有计较。
这下好了,人家觉得你好欺负,要爬到头上拉屎。
如今好不容易把东夷给打趴下,还要管那劳什子风度?
再说了,东夷真的愿意老老实实当附属国吗?
闫家和西南军难道能够一直盯着东夷吗?万一哪天出了纰漏。
东夷又暗搓搓搞事呢?
如果只有东夷一个还好,万一东夷跟西南诸国联合起来对付大梁呢?
这可是有先例的。
对付东夷这种小人行径的国家,就该用拳头说话。
两派各持观点,谁都不服谁。
闫大将军没有参与讨论,他觉得只要东夷不再搞事,不管让东夷当附属国还是并入西南都可以。
反正他们闫家就负责守着西南边境,不管是东夷,还是西南其他的国家都别想动什么坏心思。
谁想动,就先问问他手里的剑。
沈华筝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边偷偷摸鱼,一边听着这两帮人为了东夷的事吵个不休。
不得不说,这些人说的都挺有道理的。
如果真的要做出一个决定,还挺难抉择的。
景宁帝现在心情很好,看着臣子们在下面吵来吵去的,倒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至于到底要不要将东夷并入西南,他也没想好。
两派争来争去,争到后面都没有结论,这个问题便暂时搁置了。
这时,又有人提到了西南军此时打了胜仗,众多立功将领的封赏之事。
这个倒也没什么,边关将士们凭借着军工往上升本来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一次众人讨论的重点对象是闫颜。
武将那边认为闫颜此番立下大功,应当重赏。
文臣和武将是天生的对立,以往不管武将说了什么,总有文臣要怼上一两句。
可这时,他们却无一人出言反对。
笑话,闫大将军还站在那呢。
闫大将军的脾气可不好,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跳出去阻止他的孙女领赏,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虽然不至于被他拿刀给砍了,可收拾一顿还是有可能的。
再说了,作为这一次的大功臣,闫颜理应得到最大的奖赏。
仗是人家打赢的,他们也确实没脸去反对啊。
第530章 有一就有二
沈华筝听着各位大人吵来吵去的,原本已经有点走神了。
一听到这话,她立刻站直了身子,心中还隐隐有些兴奋。
来了来了,要给闫颜封赏了!!
其他人也都集中精神,默默地支起了耳朵。
虽然整个大梁都知道闫颜这一次在西南战役中立下了大功,也知道闫颜跟着闫大将军回京城是为了接受朝廷的封赏。
可朝廷并没有透露出任何风声,这次会给闫颜什么赏赐。
大家都很好奇,最终景宁帝会赏闫颜什么。
武将那边提出闫颜应该重赏的时候,看着声音挺大的,但心里都没有底。
除了闫颜之外,还有其他立功将领的封赏之事需要敲定。
西南军中的将领立下功勋,不外乎就是加官进爵。
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也可以借着战功往上爬。
不说其他的奖赏,至少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是没有问题的。
可闫颜的情况跟其他人不一样。
虽然跟着闫大将军上了好几次战场,但她并不在西南军中任职。
按理说,大梁跟东夷的那场战役中,闫颜本来没有资格代替闫大将军上战场的。
只不过临出发前,闫大将军犯了旧疾,没办法出战。
虽说闫颜算得上是临危受命,后来景宁帝也默认了让她代替闫大将军出战。
可若在事后真的要为她讨赏,那帮迂腐又认死理的文臣指不定还会挑理。
想到这,武将们齐齐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唉,每次跟那些文官争辩,总是说不过他们。
不过,文官就是嘴皮子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