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298节(1 / 3)

这时候,天空中倒是不再撒落雪粒了,可遮蔽星月的云层尚在。

两拨骑队一前一后狂奔,转眼一去数里,远离了营地灯火的照耀范围,于是眼前越来越昏暗。前头的定海军骑士显然极其熟悉地形,好几次藉着道路起伏或者疏林遮掩,拉开与蒙古追兵的距离。

而蒙古军一开始尽情猛追,但这种黑沉沉的环境里,哪怕这些精锐骑士夜间的视力不差,也难以避免突发情况。接连有数人在野地里马失前蹄绊倒,摔得筋断骨折。他们只得稍稍放缓速度,咬着定海军骑队的队尾不放。

但定海军将士们也始终甩不开敌人。

这队蒙古轻骑显然早有准备,不少人带着换乘的从马。而他们换乘马匹的时候,竟不需停步,而是直接在马匹奔驰的时候换乘。这一手,放在丁海军骑士里头,不说百里挑一,也得二三十人里才有一个了。

更麻烦的是,韩煊所部此前为求突然,选择步行接近蒙古营地,好些人这会儿还骑着夺来的无鞍马,驾驭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跑着跑着,陆续有人掉队或者坠马,被蒙古人追及杀死。

有些坠马的定海军将士犹自暴起,试图阻碍后头追兵的行动。

就在韩煊的注视之下,那名位于追兵最前的黑袍将军随手轻摇缰绳,战马便腾跃而过。同时他抽拔弯刀俯身一劈,寒光闪动,血雨挥洒,而整支骑队追逐的速度丝毫不减。

“好身手,这人应该就是哲别!”韩煊冷笑道。

他没有看下去,继续加紧催马,瞬间耳边又飞过几支箭矢。

此时肖壮威和王青山两个,已经分头撤退,也不知是否同样遭到追击。照旧与韩煊汇合的,是此前负责收拢马匹接应的王歹儿。王歹儿的族人,曾在辽东以贩马为业,论起熟悉马性,他在韩煊麾下是头一号的。

他并辔奔在韩煊身边,低声道:“战马汗出如浆,都累了!这样跑下去,再过数里就要被赶上!总管,咱们……”

韩煊点了点头,扬鞭前指:“放心,已有准备。咱们往驻跸山去。”

王歹儿一愣,随即大喜。

第四百八十四章 伏击(中)

外行人看军队厮杀,很容易得前方将校指挥无能,调度不力,个个都是蠢货。皆因真实的战场,和后方文书上所描述的全然不同。

战后复盘的时候,敌我优劣和各种现实局面都已经尘埃落定,一目了然,据此指摘,自然无往而不利。但当真身处战场的时候,再出色的将领也很难即时看清这些。在他们眼前的,莫说敌人,有时候哪怕友军情形,也只是一片混沌罢了。

所以自古以来描述善于用兵之人,或者称他对局面了如指掌,或者说他对部下如臂使指。这两点,都是极高的赞誉,但恰恰都是极难做到的。

且不论天时地理对将领的影响,一个钤辖、都将,手底下百人,已经要靠着众多中尉、牌子头,队正、什将之流层层分派,才能指挥如意。即使这样,还难免被纷繁芜杂的局势扰乱。

待到职位更高,那些总管、都统、都监、元帅,权柄重得吓人,能统领数万数十万大军上阵,可真正能看见的,止于视线所及;真正能管束到的,也只有身边这些傔从、精锐。

所以国初时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到后来动辄十数万大军了,反而屡遭南朝宋人打败。同样的,以成吉思汗的雄才,其直接指挥的怯薛军,也只有万人罢了。

这种道理,大金国那些脱离行伍许久的女真贵胄,多半已经不太明白了。

所以当日与蒙古决战,诸如独吉思忠、完颜承裕、奥屯襄等人无不兴兵数十万,务求声势煊赫,震天动地。

在他们看来,人多就是力量,主将只消一挥手,士兵便乖乖听话,一层层上去压死敌人。

但韩煊这样的从老卒一层层提拔上来的将校,却早就清楚其中门道,绝不会犯这种错误。

在韩煊看来,如郭六郎那种动辄率军上千横绝战场的,真是霸王之勇,断非常人能及。韩煊自己,凭借自身的勇武和胆略,直接领兵冲杀时能流畅调度的极限就是百人。

这个数字,不会因为他从韩指挥使升到了韩总管,而有半点改变。

如果动用的都是精锐老卒,这个数字会提升一些,但精锐老卒的损失,韩煊又承担不起,结果就是战斗时的韧性大大减退。其中的微妙之处,只有经验丰富的宿将才明白。

便如此刻,韩煊以精兵突入蒙古军营地,却只求见好就收。而蒙古军急追猛打,他也只有狼狈逃窜。

但一个出色的将领,又决不能把大局全押在这点直属兵力上头。

韩煊出任辽海防御使的时候,郭宁就曾专门吩咐,要他在蒙头厮杀以外,尽量观察大局。纵然不能运筹帷幄,也要尽量与同僚密切协作,发挥同僚的才干,莫要总想着用一己之力以小博大。

身为郭宁在昌州的多年老友,韩煊觉得郭宁这话有点好笑。因为郭宁自家就最喜欢以精兵猛将上阵,去做那种以小博大的事。不过,这两年下来,韩煊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