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召各位来,就是要把山东东路的文武官员任命,和军政制度,一气全都定下。不过,这些任命,都讲究因地制宜,祛除矫饰,具体的职位名称和权限,或按大金的制度,或有参杂前代旧例……”
说到这里,郭宁似笑非笑,带着点轻蔑语气道:“至于朝廷给你们封的职务,或者相符,或者略有差异,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文武散官官阶,都不必单拿出来说。相应的公服仪仗,回头直接送到你们家里。各位实在喜欢,就关起门来,摆个架势自己看,莫要拿出来吹嘘,更不要仗着朝廷给的东西,在将士们面前拿大!”
这个道理,在场众人全都明白,当下一阵哄笑。
郭宁提高点嗓音:“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宣使放心!没有问题!”
“那好,先从山东宣抚司开始。宣抚使自然是我……宣抚副使一人,靖安民!”
靖安民立即出列躬身。
这些职务任命,大都是移剌楚材等人选定大的框架名单,然后交给郭宁,郭宁再反复斟酌确定的。
按照早前的惯例,郭宁的副手,山东宣抚副使职位,留给了最早以盟友性质投入郭宁部下的实力派靖安民。
靖安民本身在涿州经营的时候,就颇显文武两途的才能。待定海军抵达山东,郭宁东征西讨,靖安民一般都坐镇莱州。他在河北溃兵出身的士卒面前,威望甚高,梳理种种事务,又兢兢业业,绝少出乱子。
到这会儿,他依然位居众将之上。
随即郭宁又以靖安民为安化军节度使,领镇防军一万五千,出镇密州。
按大金的制度,密州安化军节度使通常兼任山东路副统军使,并有权力监察莒州、沂州、海州的军务。以靖安民的资望和才能,自然能与尹昌一般,为郭宁控制住山东东路的南部边境。
同时,他和尹昌两人,也成了山东境内除了定海军节度使以外,唯有的两个节度使。而靖安民有宣抚副使的名头,应对海州以西红袄军派系林立的局面,或许能更加自如一些。
至于本来驻在益都府的南青州节度,郭宁只当不存在。他将棣州、淄州、滨州、益都府、潍州这五个军州,全都并入到定海军节度使的直辖了。
宣抚使司里头,具体辅佐宣抚使,制辖本司事务的,则是宣抚判官。宣抚判官由移剌楚材出任,副判两人,一为杜时升,一为顶着登州刺史名头的耿格。
这几个辅贰官长之下,才是幕府诸官和僚属。
原来的政务司移剌楚材和录事司徐瑨的权限不变,同时再新设参议司,负责主管机宜文字,参予机密军务的商议。
参议司的参军有三人,以梁询谊为首。另两人,一是原先益都治中张林,二是原先军械署的张圣之。因张圣之的调动,连带着军械署也就此转入参议司的下属。
这些官员又各有僚属合计近百人,郭宁直接把任命文书发到主官手里,让他们自去通报。
在这些幕府官之外,又有掌握军政实权的若干职务。
地位最高重要的,是宣抚使司节制兵马总管。总管计有六人,依然是骆和尚、李霆、汪世显、韩煊、仇会洛和郭仲元。
在朝廷的诏令里头,将六将皆授为正四品的副统军,但副统军上头,又没有正式的统军使管着,仿佛一个个都能独行其是。那些官员们能摆弄的心机无非如此了,所以郭宁索性将六人的职务名称改了,大家省心。
这六个兵马总管里统领了山东宣抚司和定海军下属的精锐野战军。其部的待遇、装备和训练,都远远超过各地的镇防军。
按照长远规划,六总管都是万人的编制,合计要达到六万人。但此时兵力多的如郭仲元,足有六千余,兵力少的如李霆和仇会洛,因为在密州城外吃了杨妙真的亏,各只剩下三千多。
所以哪怕收编了李全所部和辽东契丹降卒,六总管的野战军合计,也只堪堪过了三万五千余,还需进一步的扩充。
但谁都知道,这三万五千人是定海军中能征惯战的主力,无论与红袄军还是朝廷官军对抗,足能以一当数倍之敌。
第四百五十五章 定制(下)
六总管的劲兵猛将,全都归于郭宁直辖,其下属荫户数量今年内就将迅速充实到十五万户以上。另外,韩煊的辽海防御使头衔不变。
在六总管、二节度以外,诸州皆设都指挥使司。各州都指挥使与节度使一般,统领地方的镇防军,但通常不会成建制地调动出战,受宣抚使提举赵决的监管。
作为后备兵员所出,各州都指挥使主要负责练兵、屯田和治安,也就是合并了地方军州长官下属都巡检使的职责。
此前莱州都指挥使是靖安民兼任,史泼立负责具体事务,而在登州和宁海州两地的都指挥使,分别是马豹和郝端。
镇防军的待遇要比野战军差很远,本来很少有配足荫户的。这一回,趁着地盘的大大扩张,郭宁从登莱三州露出抽调出了镇防军万余,充实到诸多军州,同时将荫户也大致配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