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186节(2 / 3)

来一百出头。

这一百出头的老卒很快就收拾了行囊,跟着赵斌准备出发。

赵斌便折返回节帅府,找周客山商议己方下一步的落脚点。

周客山提了个建议,却让赵斌目愣口呆。

“什么?移风镇?”

赵斌答应了郭宁以后,便做好准备,奔赴新的立足之地。结果现在说,这一队满怀豪情,即将奔向大海之人,基地居然是在内陆?还是赵斌费了心思营建的移风镇屯堡?

这是什么道理?真就这般巧法?

赵斌狐疑问道:“老周,你这厮莫不是诓我?”

好在周客山确是这上头的大行家,他哈哈笑过,当场便取了舆图给赵斌解释。

大宋和金国的海上贸易,自然是以两国官方承认的胶西榷场为中心。所谓胶西榷场,位于密州板桥镇。

泰和伐宋以后,大金国一怒之下,关闭了胶西榷场,于是整个板桥镇也迅速衰落下来。但过去数十年余荫犹在,依然有许多走私商人在那里活动,哪怕定海军在三山港邀请海商,仍有不少人聚集在板桥镇,意图和杨安儿所部做点生意。

这板桥镇确实是个宝地。镇子外头的海面并不直接是深海,而先有个极大的海湾。这海湾足有百里方圆,开口狭小,任凭外界风浪如山,海湾里头也风平浪静。

而往镇子所在的内陆去看,就在镇子旁边,有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叫做沾水。沾水两岸,过去有不少船坞,能修理通州样的海船和宋人的福船。

沾水是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河道甚是宽阔,海船能直接驶入,甚至沿河北上数十里都没有问题。

有时海上风向不对,便有海商自沾水直接向北,然后经由陆路,把物资转运到莱州靠渤海一侧的港口去。

这样操作的时间久了,沾水上的这个物资转运点,也成了整个沿海贸易线路当中,不起眼却又确实存在的一环。

赵斌眯起了眼:“那么,你说的这一环在哪里?”

“便是移风镇了。”

周客山点了点舆图,笑道:“咱们在定海军的辖区落脚,顺水而下,到杨安儿的地盘出海。可进可退,很合适,对么?你到移风镇以后,我再去一次福山岛,招几个水手,想办法再带艘船来……放心,该有的,迟早都会有!”

赵斌嘿了一声。

他负责的,主要是厮杀之事,既然周客山都安排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当下一群人便启程回移风镇。

一行人多是军功赫赫的老卒,军府格外尊崇,特地调了一队大车代步。因为商队的事情尚属机密,郭宁没有大张旗鼓出面送行,只派人额外赶了一辆大车加入队伍。大车上的乘客不是人,而是八头咩咩叫唤的健壮羊儿。

王二百哈哈大笑,连道郭节度真是好人。

他整个回程都坐在那辆大车上,摩挲着一头头的羊,给每一头羊都起了名字。

而他们抵达移风镇屯堡的时候,却发现屯堡里头有点乱。外墙上不少屯民呼呼喝喝,还有人拿着刀枪往外跑,连个队形也无。

随行的老卒们立即嘻嘻哈哈,嘲笑赵斌这个队正不合格,压根没把屯堡管好。

赵斌皱起了眉头,立即招人查问。

问过了几句,他神色古怪地回来。

老卒们已经在收拾甲胄武器。

周客山问道:“怎么了?”

赵斌感慨地叹了口气:“老周啊,我觉得,我赵某人要翻身啊!咱们的大运气来了!”

“运气?”

“嗯,我说了你别不信,咱们已经有船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铁钩(下)

章恺和他的船、他的水手们,已经和追兵纠缠了五六天了。

当年章家败落的时候,水手星散,船队也落入无数虎狼之口,留在章恺手里了,只有这么一艘一千料的小船。这艘船不是标准的福船,当年建造的时候,因为有刺桐那边的大食工匠帮忙,所以形制不是方平如木斛那般,而稍稍狭长轻快。

比起传统的福船,这种船不够坚固,也难抗风浪,载货还少。当日瓜分船队的几家这才留它下来,给了章家的后人,对外说起,倒还显得仁慈宽厚。

章恺是个胆子大的,这几年来偏偏就用这艘小船往来宋金两国。他不敢插手大宗货品,主要做些甘草、陈皮、生姜的生意,倒也能混个小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一趟海路闯过去,接着就能往明州的船厂,定制一艘新船了。

可惜这一趟,一点也不顺利。

听说,因为金国国都和大片疆土都遭北方黑鞑烧杀掳掠的缘故,这一趟金国的商贾们,必然需要巨量的物资,由此给宋国海商们带来巨额的利润。

但金国的商贾们又不是傻的,难道会任由宋国海商们敲骨吸髓?此番他们的应对,便是依托着金国定海军节度使的名头,一再要求宋国海商们选出够资格的首脑人物到莱州三山港,当面锣对面鼓地商议好物资的价格、数量,免得到时候生出冲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