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5章(1 / 2)

问题出在温度上,因为温度影响了青蒿素的药效,后来屠呦呦女士在东晋神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改变了青蒿的温度,从而得以让青蒿素成功现世。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青蒿”后来青蒿改名了,二就是“绞取汁”的“绞”,这个字就是青蒿素温度的关键:低温。】8

“葛洪神医,您的药方,居然沿用到后世。”葛洪附近的百姓们与有荣焉道。

“沿用。的不是我的药方,而是中药。”东晋,葛洪轻笑道,很是欣慰。

“原来青蒿的关键是温度!!”诸朝也有对青蒿治疗效率不解的大夫眼睛一亮。

那些需要青蒿治病的疟疾/瘴气地区的人们更不用说,他们终于能摆脱疾病折磨了。

“千年前的古人和青蒿,千年后的后人和青蒿素,这如何不算一种医学缘分。”

“何止,《诗经》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那位屠呦呦女士和蒿的缘分还不浅呢。”9

“真好,这次是咱们华夏后人把咱们华夏医术发扬光大的。”

“希望未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诸朝古人们很是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23456789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一百章

【说起医术, 大家第。一印象会是什么?】

突然,姜叶和江雪问众人。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

诸朝大部分古人对医学充满赞誉。

“庸医杀。人!”

“学医不精害死人!”

但也有小部分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两种声音混合到一块,眼看彼此火气越来越重, 有人赶紧调节。

“医术没有好坏之分,端看使用医术的人, 大家之所以对医术评价不同, 是因为遇到的大夫不同。”

“是啊,是我们不幸遇上庸医。”不幸遇上庸医的人们道。

原本遇上好大夫, 心里还有些生气的人们, 再也生不起气来。

【看来大家的落点都在使用医术的人身上。

事实确实也是, 医术没有好坏之分,倒是人有,借助医术的力量, 人们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杀。人?是指那些庸医吗?”诸朝古人们疑惑。

谁知道姜叶和江雪的内容,比他们想象中惊人的多。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医术上那些“祸害无穷”的存在。

按照时间顺序, 先说一下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药物——五石散,也被称为寒食散。】1

“五石散/寒食散?!”听到五石散的。名字, 后面朝代的大夫们脸色大变。

回过神, 他们叹息,“确实, 再没有五石散更能体现药的利、害之处。”

“那是什么东西?”魏晋之前,还没五石散的朝代, 人们疑惑。

“五石散应该是一味药,但天幕态度为什么如此郑重?”他们不明白。

【五石散的发明者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 研究五石散的初衷, 是治疗伤寒, 《伤害杂病论》里的伤寒,可以说,五石散最初,是当之无愧的良药。

而五石散后来为什么从。良药变成被人为之追捧的毒。药,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何晏,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他不是第。一个服用五石散治病的人,也不一定是第。一个上瘾的人,但他绝对是第。一个对五石散大肆推崇的人。】2

“有人对五石散上瘾了?!”东汉,张仲景睁大眼睛。

作为自己研究出来的药,张仲景当然知道五石散的利、害之处,所以他治病救人时使用时一直很谨慎。

可没想到,五石散依旧难逃被人改变用药初衷的噩运。

“居然说我们为之追捧的五石散是毒。药,既然是毒。药,为什么我们还没身亡,反而身体和精神倍棒?”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何晏为首的士大夫们十分不服气。

他们绝不能承认五石散有害,因为一旦承认,他们以后就再也没办法吹嘘、推崇服用五石散。

为了利益,为了面子,很多时候哪怕明知是错的,人们也会硬着头皮继续错下去。

而何晏等人比起那些人,他们却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毕竟五石散非大夫不可服用,他们服用不起五石散,转而进行诋毁,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也是,五石散价格昂贵,可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好东西,被后世人误解,也在所难免。”

这种话估计只有服用五石散的同类才会相信,越往后,人们对五石散的评价就越低。

“真是可惜了,五石散明明是良药,却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变成闻之色变的毒。药,不是药的错,是人的问题。”后世朝代的人们感叹。

【首先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