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认识那些半岛和岛屿的轮廓。原来中国人会用「南洋」指代东南亚地区,好贴切的描述。
“走这条路的人很多。不过还有另一条路,虽然相比之下立足难度更高,但去的国家会更发达。出东洋……”
地图停在更熟悉的地方了。
“她胆子更大一点,也许是破釜沉舟吧……这个词你可能不懂,是没有退路的意思。她想去更大更好的地方看看,所以她出发了,与她同行的还有另一个境遇相似的隔壁村的女孩子。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松田暂时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单单和自己讲如此长的前情,甚至地图辗转迁移后,属于推理小说本体部分的介绍还没有开始。但他很认真地在听,讲故事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也因为,在约见之前傅同学说过,这是一个他会感兴趣的故事。
“日本不是一个欢迎移民的国家。要在这里重新扎根的话,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地经营,过着尽可能不出错的生活。两个女孩子相互扶持,彼此支撑着找到地方打工,又共同匀着微薄的薪水、分享食物。她们都是被家里抛弃的人,所以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彼此,结成了最坚不可摧的同盟。”
“这样的同盟,持续到朋友死去的那一天。”
“而她报警说,是自己杀了朋友。”
35|两个故事的耦合
“或许同盟早就出现裂痕了,但同盟的消散是以一方的逝去告成的。”
“朋友的死不是意外。警方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了凶器,而那个地方在可疑的时间段内却没有人来过。警方根据被害人的身份调查和联系身边人的时候,她却一个劲地在电话里承认,就是自己的错,希望他们赶紧逮捕自己。”
“被害人疑似死于刺杀,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还有一个急切地把罪责往身上揽的奇怪女人。这就是这篇小说的核心局。”
傅同学停了下来,等待松田的回应。
松田听得很投入。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故事,从背景上来讲,有着初一这个年龄的人难以具备的厚重。他虽然没有读过傅同学在网上走红的前几篇推理小说。但完全能理解她的众多读者来自何方。
因而这篇小说被骂到下架的原因便更加令人好奇了起来。松田尽量选了最温和的语言来问:“为什么,读者会不喜欢这个故事呢?”
“啊那个啊,”傅同学仰起了头,双腿轻轻地踮离了地面,似乎并不是太在乎这件事,“推理小说的大忌,你知道是什么吗?”
松田摇头,他确实很少看这类文学。
傅同学笑了起来,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一是天降凶手,二是被害人其实是自杀,三是凶手有精神病。”
“啊,”松田了然地颔首,这么一说的确很有道理,“那傅同学你的这篇?”
傅同学勾着唇角,收掉一根手指:“三个雷踩了俩。”
松田瞬间把「挺好的文章为什么挨骂」的疑惑吞进了肚子里。
傅同学继续讲:“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为了快一点攒到钱,在不同的地方打三份工,有时候前一份工干得太晚,第二天的工作又太早,她们就在仓库睡。更不幸运的是,她还有哮喘,花粉季几乎让她生不如死,雾化治疗总是打断她们的经济规划。”
“后来有同乡会联系到她们,说大家都是同一个家乡来的,可以介绍工作机会。她们听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朋友原本还有些犹疑,而她几乎毫不迟疑地就答应了。”
“但是她们逐渐的意识到,同乡会里的人只是分享着共同的来处,却并不共享同一份善意。那里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收入保证,也不一定更轻松。甚至这些联结的共同体中,很多人为了立足也会涉及一些灰色产业。”
“有人叫她们去夜场打工,她们去了才发现原来是风俗业。她和朋友察觉不对劲想要离开的时候,却被带她们来的同乡告知——「现在走的话马上就会被捅出去,留下不良记录,就拿不到居留资格了哦」。”
“两个人会在深夜喝到吐的时候,会互相依偎着,日文和中文混着骂对方是世界上最大的笨蛋。但是这样头碰头的时间也不长了,朋友变得很不对劲,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她靠近也会被推开「滚开啊」。”
“后来她就听到朋友的死讯了。”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结合傅同学之前给的提示,松田很快就猜到了那个令读者的期待重重跌落、听起来很无聊的真相。
他试着往下接:“朋友因为风俗业生了病,情绪也难以自控,所以自杀了是吗。”
“嗯哼,那愧疚的人呢?”傅同学反问他。
“即便杀人不是她所为,她也觉得自己有罪,因为朋友是为了她而答应的邀请。而且与朋友并肩这么久,她却没能挽回什么,却成为了那个相对更健康的、活下来的人。”松田说着声音逐渐低了下来。
“bgo,”傅同学退掉了地图页面,手指轻点打开文档,“现在你可以看看这个愧疚的人是什么样的了。”
和傅同学线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