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海上有一场大风暴,沉没、失踪、损毁商船近百艘。也不知是谁弄出的谣言,其中一家银行遭到挤兑。作为广东数一数二的民间银行,两天时间不到就拿不出钱来了。”
“当时闹得很大,先皇让广东宝泉局出面平息事端。结果广东宝泉局刚刚出手,就引起更大规模的挤兑,就连许多商贾也急着取钱。甚至是广东的其他银行,也一并遭到挤兑。”
“先皇派出的第一批查案钦差,上奏说此事皆由奸商、奸民造谣所引发。广东的官员和银行并无犯罪之举,只是有少许违规行为。”
“当时有一个广州市舶司的年轻官员,或许是出于大公无私,或许是出于别的原因,暗中给先皇发去密电。此人的品级太低,是没资格发密电的。但他请了一个皇家学会的学者,通过学者的特权发密电给先皇。”
“这封密电,竟被扣下了!”
谢衍无比惊讶:“发给皇帝的密电都能被扣下?”
谢以勤点头说:“皇帝有专属的电报房,一半是伎术官,一半则是阉人。伎术官和阉人,本应该互相监督,但他们竟然联合起来欺瞒皇帝。”
“被皇帝发现了?”谢衍问道。
谢以勤说道:“其中有一个伎术官,因为案情太大越想越怕,就把私扣皇帝密电的事情给揭发了。先皇大怒,除了站出来揭发的那个,电报房的其他人全部被严刑拷打。随即派人抓捕第一批查案钦差,同时派出第二批钦差去广东。”
谢衍问道:“然后呢?”
谢以勤一声叹息:“唉,案子太大,牵连太广,肯定要顽抗到底。通过学者给皇帝发密电的市舶司小官,突染风寒病死了,广东天气炎热,尸体也赶紧烧了。第二批钦差过去,只查出一些小问题,拖了足足半年时间,上奏先帝说并无大案。那些被拷打逼供的电报房官员,居然全部被打死也没供出谁来。”
“先皇又不是傻子。”谢衍乐呵道。
谢以勤说:“先皇当时定然惊怒交加,竟被吓得假装不再查下去。然后通过皇帝密电,从燕然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各调了两千兵马回京,统兵之人皆为先帝的少年相识。这四千兵马,全部变成皇宫侍卫,先皇连宫廷侍卫都不信任了!”
第11章 当年发生的事情
一阵大风吹来,似是要下雨了。
谢以勤用镇纸把正在写的信压住,又让儿子去把窗户关好。
“你可还记得,国朝现在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成都、兰州六所太学?”谢以勤突然问。
谢衍回答:“记不得了,但前些日子听王昇提起过。”
谢以勤说:“这样开设太学,是为了让各省学子,都能就近的到太学读书,不必全跑到洛阳、开封来。”
如今的大明学制,小学四年,中学三年,大学三年,其知识全部掌握就能去考科举。
太学相当于大学研究院,有一定的直授进士名额。没有被授予进士的,只要毕业就是举人,然后直接去参加会试。
谢以勤问:“按照地域划分,岭南那边是不是也该有一所太学?”
谢衍点头:“确实。”
谢以勤道:“广东其实也有太学的。广东、广西、福建、交趾、南洋的太学生,以前通通都是在广州读太学。”
“广东太学被先皇取消了?”谢衍猜测道。
谢以勤说:“当时先皇怒不可遏,下令取消太学生直授进士的名额,下令剥夺太学毕业生直接考会试的资格。群臣皆上疏劝谏,先皇做出妥协,改为取缔广东太学。”
谢衍问道:“广东太学涉案了?”
谢以勤娓娓道来:“当时的内阁,首相便是广东太学毕业的福建人,通过会试、殿试考中了榜眼。排名第五的阁臣,则是广东太学被直授进士的广东人。还有阁部院寺诸衙门,也有大量广东、广西、福建、交趾和南洋人,他们都属于广东太学所辖省区。”
“这些人掌控了朝堂?”谢衍问道。
“他们还没那么大的本事,”谢以勤说道,“但他们跟南京、浙江、江西、淮南官员狼狈为奸。七省一京,外加南洋诸总督府,这些人勾结起来可就是庞然大物。南方那几支海军,也是他们的同伙。”
谢衍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官员,怎么可能齐心协力、人人听话?”
谢以勤笑道:“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也不是所有官员都同流合污。但他们官商勾结很有钱,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再培养门生故吏,再贿赂拉拢妃嫔、阉人、勋贵和宗室,还让商人腐蚀外省调去的地方官。那就是一片巨大的泥潭,踩进去了就脱不了身,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身不由己。”
“广东的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谢衍问道。
谢以勤说:“我也搞不清楚。反正牵扯进去数省官员,连续三任首相都有份,涉及广东三司、广东各府县地方官、广东宝泉局、广东市舶司、广东盐政司、广东太学和府学、南方三大海军。他们把广东宝泉局都掏空了,每次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