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29节(1 / 2)

英国只需清理伦敦人口,就能保证全国都不乱。大明有无数跟伦敦同级别的城市,朝廷该怎么去清理?

……

“来了,来了,开始了。”

谢以勤拿到最新出炉的《大明旬报》,一看头版文章就知道变法要开始了。

头版标题是:《使用童工合乎仁义否?——义利之辩》。

变法之前,先造舆论。

王安石当年变法,同样是先造舆论,甚至他就是被舆论推上去的。变法过程当中,继续大造舆论,甚至自己编撰教科书。

眼下这位首相,舆论切入点极好。

童工的处境太惨了,不符合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

继而又引申出一个儒家经典论题:义利之辩。

文章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的情况是,成年工人多到用都用不完,工厂主却是能用童工的岗位坚决不用成年工。这导致一边是大量成年人失业,一边又是无数童工悲惨不堪。

起因无非是商人逐利,童工的工资更低!

商人是因小利而忘大义和大利。

文章大量的引经据典,阐述这种行为在道德、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恶劣影响。

这很符合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头版文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具有极强的煽动性,那些一腔热血的学生,那些科举不顺利的士子,那些工作不顺心的知识分子,还有那些数量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地农民。全都被这篇文章煽动!

谢衍由于“身体不适”,被父母禁止外出,继续窝在家里养病。

这天,一家人正在吃早饭。

忽有吏员匆匆赶来,等不及通报就冲到内院:“大判,失业工人暴动了,似乎还有十几个读书人带头。他们把蔡家的工厂团团围住,没说几句就打起来,冲进工厂到处打砸机器!”

“知道了,等我把饭吃完。”谢以勤说。

吏员焦急万分:“大判,这哪是吃饭的时候?”

谢以勤冷笑:“内阁在年初就颁布禁止童工法令,我也把蔡家人请来谈了好几回。他们这半年时间都不慌,我一顿早饭的工夫慌什么?”

吏员说道:“大判不慌,知府和指挥使却慌。他们肯定调兵镇压,若真闹出了人命,大判反而首当其冲啊!”

知府是不能申请调兵的,通判才能申请调兵。

而且,通判还管着经济。

如果军队镇压搞出人命,第一负责人是通判,第二负责人是指挥使。

“不急。”谢以勤依旧悠闲。

当然是……装出来的!

谢以勤随便吃了几口,便起身往外走去,看似从容不迫,其实脚步奇快。

谢衍全程没说话,默默看着老爸离开。

报纸他也看了,越看越觉得玄幻。本该处于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的中国,居然有官方报纸讨论取缔童工,而且朝廷明显在煽动对立情绪。

把早饭吃完,二哥和妹妹都去读书了。

谢衍也对母亲说:“妈,我这两天头不疼了,能去外面逛逛吗?”

“外头乱得很,不许出城,让王昇陪你一起去。”母亲有些不放心。

谢衍欣然从命,穿越好几天,终于能出门见识一下了。

第6章 这个大明有点乱

黄州府城有四位官员,可以住在衙门的后院,分别是知府、通判、指挥使和县令。

其余官员,要么住官方宿舍,要么自己买房或租房。

大明开国之初,地方官员不得在其辖地内置办房产,但这个规定早就已经没人再遵守了。

但是,相关法令并未废除,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谢衍就住在黄州府通判厅衙后院,前院皆为通判厅下属的主要办公机构。他身为家属不方便过去乱逛,因此直接从厅衙后院的侧门出去。

顺着砖砌围墙绕了半圈,谢衍来到厅衙侧前方,盯着衙门大堂外的屋檐看了一阵:“厅衙的前院房屋是重建的吧?”

王昇说道:“不太清楚。好像失火重修过,我以前听谁提过一嘴。”

疫情期间,谢衍窝在家里,除了之外,也不是什么正事都不干。

他最初想要考研究生,读古建筑维护和修复专业,一边复习着各种考研科目,一边自学了许多古建筑知识。

他居住的厅衙后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而厅衙的前院办公区域,又是典型的明清建筑。

从斗拱样式就能轻易看出,因为明清建筑的斗拱更小,简化了屋顶构架的结构,可以节省木料和增大建筑空间。

看来这个时空的大明,不仅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就连建筑技术也在进步。

身为土木老哥,谢衍对其他领域不熟,他首先观察的自然是各种建筑。

在城里溜达一阵,谢衍发现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也有一些三层、四层、五层建筑,仅只有一层的平房反而不多。

这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