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节(2 / 3)
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过高的目标会让他们眼前取得的成就变得微不足道。
甚至羞于启齿。
可俗话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勤勤恳恳为将来打下基础的人也很重要。
霍善似懂非懂:“可是我说要火车,师父就做出了火车!”
火车这么个大家伙都能弄出来,世上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
李长生:。
所以说孩子不能惯。
霍善道:“我知道了,其他人都是一般人,师父不是一般人!”他一脸骄傲,仿佛厉害的人是他自己似的,“师妹肯定也不是一般人,她光是看书就能做出很好玩的小屋子!”
李长生想了想,觉得这份本领确实不算寻常,便说道:“你以后注意一点就好,还没做成的事不要到处嚷嚷。”
霍善乖乖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第二天霍去病回来看娃,就吃到了新鲜出炉的番茄锅子。
番茄做的汤底酸酸甜甜,味道很是独特,不管是涮肉还是煮面都别有滋味。
霍善吃着全新口味的锅子,积极询问霍去病能不能让大汉的水师也养点漕运鸭,往后水师出行时带着鸭鸭多多出去远游,肉质肯定更紧致更美味!
霍去病想象了一下那样的画面……
嗯,让赵充国养去吧。
赵充国, 后来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到八十六岁的大汉名将,因为特别长寿,所以格外操心。
前期他身处汉武帝后期,跟的是李广利这位上官。李广利是什么水平, 懂的都懂。
按照后世汉朝官吏痛心疾首的总结, 李广利封侯那一役是去西征大宛,带了五万兵马, 花费亿万军费, 结果战绩是从大宛带回来三十匹马。那会儿刘彻刚把李夫人娘家全给剁了, 看到风尘仆仆归来、形容憔悴可怜的李家独苗苗李广利,心中顿生怜惜, 给他封了个海西侯。
这就是李广利侯位的来由:朕杀了你全家, 你好可怜啊, 我给你封个侯吧。
这还只是开始, 后来李广利打败仗、降匈奴、参与太子之争,那是又让他全家又被族灭了一次。
即便是在汉武帝晚年讨生活, 像李广利这种全家被杀两次的人也是不多的。
赵充国最开始就是跟着李广利这么上官去冲锋陷阵的,可以说他能活下来已是难得, 还能立功升迁那绝对得有一定的本事。
人到中年, 赵充国更是致力于河西走廊的各种对外战争,不仅战功赫赫,还积累了大量的对待“四夷”问题的经验。这就是他后来能够提出“屯田策”的原因,河西走廊要是没有这么一位名将镇守与开拓, 恐怕只是漫长历史长河上昙花一现的存在。
打天下不容易, 守天下也不容易。
这就是一位有经验有谋略还知道怎么归纳总结推而广之的守天下型名将。
现在这位年轻的大汉名将赵充国, 距离他在河西走廊各方战役中崭露头角还有十几年。目前他才二十多岁,脸嫩得很, 却已经深得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器重,走在军中谁见了他都是满脸艳羡!
只有赵充国本人知道,霍去病这人虽然深具帅才,不管面对什么局面都指挥若定,但是,但是他经常因为他家娃提出一些离谱要求。
有时候他家娃还亲临现场,诚挚地拜托他务必要把这件事安排下去。
比如此时此刻,一大一小两张肖似的脸齐齐看着他,小的那个眼神里还满是信任与期待,熠熠发亮的眼睛里仿佛写着这么一句话:你肯定能做的对吧?对吧?对吧?
赵充国压根不知道霍善对自己的信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觉得他能种茶、种棉花、种西瓜、种新稻、种红薯、养猪、养鱼、养螃蟹……
还有现在,他还希望他能养鸭子,养那种能跟着军船走遍南方还不走丢的鸭子!
赵充国不明白,也不理解。
他感觉自己从来没体现什么农牧天赋啊!
他们家还是前些年才举家迁徙到北方充实边境的呢,理论上应该没有人知道他们家祖上擅不擅长种地才是。怎么霍家父子俩就认定他能办到?
可是上官都亲自开口了,赵充国能怎么办,只能老老实实接下这个任务。
如果霍善知道赵充国的纳闷,那肯定得替他解答疑惑:虽然你现在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能耐,但是你六十年后表现出来了!
没错,就是六十年后,八十几岁的你还在为大汉工作,兢兢业业地归纳总结半生经验接连三次献上屯田策并操心不已地跟进到自己退休都没放下!
霍善看着赵充国的眼神,那就是看着吃苦耐劳老黄牛的眼神。有几个人能兢兢业业打工六十多年还矢志不渝呢!
可见人要长寿,就得有赵充国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这份拳拳报国之心,连阎王见了都舍不得收!
赵充国:“……”
总感觉他们这位小太守看自己的目光不太对劲。
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