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1节(2 / 3)

加入书签

边到处溜达,就是去找有没有现成的茶树或者适合种茶的地方。这三年他不仅把南边摸了个底,还让人把能种的地方都给移栽了茶树过去,命新招上来的兵原地驻扎开垦军屯。

收拾两越还真只是顺便的。

等茶叶赚钱了,自然有人绞尽脑汁想去两越种茶。

霍去病一五一十地把南方开发计划的进展汇报给刘彻和卫青听,霍善在一边尝尝这个吃的、尝尝那个喝的,只在涉及江夏郡事务的时候跟着讲上几句。

瞧着全程都在吃吃喝喝个没完。

看得卫青忍不住在小会议结束后把他拎起来掂了掂。

再去摸摸他的肚皮。

……然后大为震惊。

这么多吃的喝的塞下去,怎么都不见鼓起来的?!

霍善瞧见他舅公一脸的不敢置信,当即骄傲地表示自己消化能力特别强,吃进去的东西一点都不会浪费!

李长生其实也关心过这个问题,观察了很久以后只能归结于他不仅白天好动,晚上在“梦里”还得到处跑。

按照后世的说法,哪怕只是动脑子也得消耗不少能量,这吃进去的东西可不就得高效消化才够支撑他古今中外到处溜达(进修)吗?

卫青见霍善确实没吃撑,便也不再纠结这件事。

倒是刘彻在旁嘲笑道:“去病也不是个能吃的,怎么养出个小饭桶?”

霍善不满地纠正刘彻的说法:“我才不是饭桶!”

他一本正经地跟刘彻分辨起来,说是饭桶只装饭,他还要吃肉、吃菜、吃点心、吃水果,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他都要尝一尝,怎么能说他是饭桶呢!

刘彻哈哈大笑,只觉这娃儿果然伶俐可爱,光是听他讲话就逗趣极了。

他问道:“要不要在宫里住几天?”

霍善道:“我和师父说好了,见过您以后就该回新丰县去的!”

刘彻心情正好,并不为难他,点着头说道:“也行,你也算是当大官了,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是该回一趟的。这样吧,你先回去看看,回来以后再住宫里来。”

霍去病:“……”

为什么这人把抢别人家孩子说得这么理所当然?

霍善对于住哪里倒没有太大的执着,开开心心地告别刘彻出宫去了。

出了宫就是满长安城给熟人送自己带回来的土特产。

他也不管对方贫富贵贱,只要是熟人他就送,不熟的……压根就没想起来。

到第二日一早,霍善又带着一车车礼物浩浩荡荡地往新丰县方向走,要去见见自己熟悉的乡亲。

二柱他们早就得知霍善要回来,早早就从庄子那边跑出来爬矮墙上等着,连霍小黑、霍小白都被牵了出来等待三年不见的主人回归。

霍善隔得老远就见到人了,招呼着马儿跑快一些,一到地方就开开心心地跳下马,跟同样跳下矮墙的二柱他们抱在一起。

昔日小伙伴挨个抱了一圈以后,二柱就给霍善起讲起自己的新名字,说自己和哥哥现在都不叫大柱二柱了,而是叫赵仁和赵义,都是从先生给的字里挑的,他们学得最好,挑得最早!

霍善也为他们高兴,表示等赵义他们再长大几岁就跟他出去干大事。

虽然他自己从小遍地跑,但他也很清楚像他们这个年纪是不适合到处奔波的。

赵义也知道这个道理,点着头保证自己会继续好好学习,绝对不会丢了霍善的脸。

赵仁话比较少,只拿出自家养的蜂蜜问霍善要不要尝尝。

他们爹现在的养蜂本领已经远近闻名了,不少外县的人都想过来跟他们学呢!

霍善听后倒是有些意动,虽然南方的制糖作坊已经初具规模,但蜂蜜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用蜜来源,而且蜂蜡的用处可不少。

他如今长了几岁,已经知道世间的收益大多伴随着风险。养蜂也一样,吃得了这个苦的人就入行,吃不了这个苦的便别吃这口饭便是。

霍善分了一圈礼物,才把二柱爹找过来商量南下推广养蜂技术的事。

要是他们一家也跟着去南边,不仅二柱爹的养蜂本领能发扬光大,他和二柱兄弟俩平时也可以一块玩啦!

听霍善这么一邀请,二柱爹立刻应道:“只要阿善你有需要,我们跟着去哪都行。”

他们夫妻俩比谁都清楚自己如今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更清楚自己的孩子跟在霍善身边以后会有什么样的造化!

事情都商量好了,霍善便在自家庄子上闲住了两天,一天到晚跟昔日小伙伴们捉鱼摸虾或者组团踢球。

直至刘据派人捎口信过来说张骞回来了,他才解除快乐的儿童模式返回长安。

张骞在大汉逼得匈奴退至漠北以后再次自请出使西域,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到现在才回来!

而且这次张骞不是自己回来的,他还带着乌孙使者一起过来。

刘据在江夏郡那会儿时不时听霍善念叨几句张骞,听闻张骞抵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