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么一想,老秦家最后能当上霸主乃至于覆灭六国一统天下可真不容易。

这个过程用了好几百年。

祖逖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件事吗?

霍善也不知晓,不过他跟祖逖一起吃饭的时候忍不住把自己的感慨和对方讲了。

祖逖听后笑道:“这和秦时还是不太一样的。北边本就是我们的地方,只要王师到了,地方上的人都很乐意帮我们收复失地。若是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再去收复,那才叫难如登天。”

霍善问:“为什么?”

祖逖道:“到那时候人心就变了。”

南边的人心变了,北边的人心也变了,双方都没了回归一统的想法,收复失地自然成了痴人说梦。

所以即使朝廷只给了一千人的空编制,祖逖还是毅然带着自家部曲渡江北上。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往后北人再也不可能回到自己的故土。

不是他太悲观,而是人性本就如此。

霍善听了祖逖的分析,不由又想到了苏轼面临的局面。

北宋要是变成了南宋,想来也是跟西晋变成东晋那样,一开始没有全力北伐成功,后面想再北伐便绝无可能了。

难怪《阿房宫赋》的结尾要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代代人所面对的人和事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之处。

霍善道:“那您可要一鼓作气把北方诸地都拿回来!”

祖逖朗声笑道:“有小神医你这句吉言,祖某就有信心多了。”

霍善吃饱喝足,开口与祖逖辞行。

祖逖观察数日,早就察觉了霍善与周山绝非兄弟。他问道:“可有人来接你?”

霍善道:“没有,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祖逖道:“你这几日帮忙救治了那么多人,我怎么都得给你准备些诊金和谢礼才行。”

霍善道:“不用了,你准备了我也带不回去。”

祖逖看了眼旁边的周山,说道:“阿山以后便跟着我,我会好好安排好他的。你还会来看我们吗?”

霍善坦然回答:“阿山能找到我,有需要的话您只管让阿山跟我说就好。”

聪明人说话是不用把话说透的,祖逖今天得知那士兵植回的断掌重新有了知觉以后就知道他们当真碰上了拥有神仙手段的小神医。

祖逖很清楚这种神异之人是没法强留的,但碰上霍善以后他如今对接下来的北伐有了几分信心。

老天若是不看好他们,怎么会给他们送来这样一位小神仙?

霍善与祖逖作别, 当天晚上便回去了。

周山留在了祖逖麾下,他年纪虽小,为人却非常老成,祖逖对他也非常喜欢, 特意把他留在身边差遣。

霍善回去以后, 罕见地又补了个觉。

比起去苏轼他们那边玩耍时的劳逸结合,这次对他而言是真的有点累了。

祖逖带着渡江北伐的俱是北人, 他们大多都是怀着重归故里的想法而来, 所以即使兵弱马少他们也没有喊苦喊累, 更没有想着退缩。

这一批人应当是所有南渡之人中最渴望北伐成功的了,如果连他们都无功而返, 那北归之事将再无希望!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 祖逖迅速收拢了豫州许多失地, 准备借此好好在河南扎下根来, 以此作为朝廷北伐的通道与据地。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每天都有人受伤归来, 前方的事、后方的事,全都压在祖逖他们的肩膀上。

想要江对面送物资来支援, 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只能自己生产粮食、自己生产武器,还要争取做通豫州众多坞堡主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要对王师有信心,动员他们为收复北地共同努力。

其实是有时候劝着劝着, 祖逖他们自己都忍不住想, 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吗?自己这是不是劝别人跟自己往死路上走?兴许他们躲在坞堡之中反而能多活几年?

当真是千头万绪。

霍善身在其中, 也能感受到所有人心中的紧迫感: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否则此后只有在午夜梦回之时才能重归故乡……

在这种氛围之中,霍善不知不觉也跟着忙碌起来,他治疗完伤痕累累的士兵,又去治疗病痛缠身的百姓。

在这种乱象四起的时代,伤病什么的大伙都是忍忍就过去了。

许多人连个安稳的落脚处都没有,夜里觉都睡不踏实,哪里管得了身上那点儿病痛?死不了就行了。

真死了也没事。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死人。

只要出去走一遭,不出百步就能看到好几具来不及掩埋的骸骨。

想治病也没办法治,根本没有药。饭都吃不上了,到哪里找药?

霍善掏了许多药出来,治好了许多人的病,但是回去的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