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节(3 / 4)

加入书签

在总兵和监军之上再设文官担任的巡抚,作为节制。但他既然设东官厅,自然不可能让文官居上,是以在东官厅武官、宦官、文官三方的权力应该相当。

这点并不难做到,武官中他委派了镇远侯顾仕隆任提督总兵官,宦官中他选了御马监太监谷大用作为监军,文官中他只需要挑一个年轻资历薄的人,就不愁他翻出什么风浪。为此,他与大臣们又好一顿扯皮,终于委派了刑部主事王阳明,让他连跳两级,做了兵部侍郎,专门负责东官厅的文书工作。

内阁三公面上作委屈不满状,心里却笑开了花。自上次月池提及后,李东阳虽然心下犹疑,但也明白李越不是信口开河的人,既然他都信誓旦旦地说了,说不定王守仁这个他从小看到大的晚辈,真有非同一般的军事才华呢?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对王阳明考较了一二,这才是真正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他和刘健、谢迁一合计,官位低、无资历还年轻,又有隐藏的绝世才华,简直是塞进东官厅的最佳人选。

谢迁已经摸得着朱厚照的几分脉了:“我等不能直接把伯安贤侄荐上去。我们荐得越起劲,万岁反而越不会用他。”

刘健排查军屯到如今都没缓过来,他瘦了一大圈,坐在圈椅上时,就像缩在水草边的大虾。他捧着一盅牛乳,正静静听着,只有到不得不开口的时候,才用沙哑的声音说话,再也不像以往中气十足的大声嚷嚷。他闻谢迁之言,幽幽道:“有理、有理。咱们荐一批,再命底下人荐几个,恰如乌云托月,将伯安显出来。”

李东阳点头称是,三人就此定计。果不其然,朱厚照正是因算得太精、寸步不让,反而落入圈套。王阳明初进东官厅时,所有人都觉他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不过是一个吉祥物而已。谁知,还不到数月,他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勋贵和宦官排挤他,不让他掌握实权。他就索性撩开手,真个就在底层军士和军屯中打转。

勋贵子弟当面嘲讽他,他也不以为意。就这般转了几个月,他竟上奏直言军屯的弊政。

王阳明在奏疏中指出,军屯的管理太过粗放了,没有计划、没有实地堪合,没有确切分配,户部和兵部也没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和直辖部门,就中央一道命令,军队就去屯田,根本没有想过,军官们凭什么去管理自身,乃至与权贵抗衡?屯田又该如何分配调度才能保障将士们的权益?如今皇上重视军务,所以会时时关注,一旦皇上有了更重要的要务,军屯没有制度保障,只怕不久后又会打回原形。

他对此还提出了应对之策,内阁次辅刘健既已对屯田的数目进行重新测量,那么如今就应该趁热打铁,对屯田在丰年和灾年的收成进行统计,估算一个区间,记录于典册之上。根据典册,再依照将士的人数进行再分配。他建议以小旗为一耕种与训练单位。

一小旗大概有十余户,小旗应对每一军户制定门面小牌,小牌之上对各家的丁口、籍贯都进行登记,编排既定,就造册两本,一本作为耕种和训练的考勤记录,一本则交由兵部作为核查的依据。

兵部也应设专门有司,专管军队后勤,并在衙门门口设铜匦和大鼓,军士如有生活困难,大可来击鼓鸣冤,或者往铜匦扔状纸。此外,兵部该司每年年终还需上交报表,以备万岁查阅。他还在奏疏末尾毛遂自荐,表示他王守仁愿意担任兵部军屯部第一任长官。

如果说刘健是断了豪强大族一时的财路,那王阳明这封奏疏就是力图永远绝掉这些人发财的路子。朱厚照虽然不愿意过多地抬举文臣,但是也不能把忠心耿耿且有才干的官僚往地上踩。他只犹豫了两天,就下定决心,在例朝上对王阳明大加赞赏,并且安排吏部、户部与兵部协作,再出一个具体条陈,交由廷议。事后,他还赐了王阳明五十两黄金。

王先生果断收下赏赐,一回去就请了十来个武林高手做护卫,在东官厅设下小厨房,从家里挑了两个忠心老仆专门为他做饭,两个机灵的仆人为他看顾住所,还找了一个大夫随时候着。他依靠这一番布置,躲过了数次暗杀、下毒,牢牢坐稳了东官厅二把手的交椅。此后,镇远侯掌练兵,王侍郎掌后勤,谷太监监督上下的格局正式确立。京军一改往日的穷困无能,终于渐渐有了正规军的样子。

但这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君主与勋贵之间的矛盾已然上升到了顶峰。国公们本以为支持东官厅能够为自己谋权夺利,谁知到了最后,他们还是得和太监和文官平起平坐,还损失了一大笔进项。侯爵们就更不满了,国公至少还留下了一部分权力,而他们是既没权又没钱。京中的世家大族之上,阴云经久不散。

闹到这个地步,饶是唯我独尊如朱厚照也打算先歇一口气,总不好把人都逼急了,万一狗急跳墙,对大家都不好。他思前想后,又召集各家子弟陪他游猎,多加厚赐,不断地画饼继续忽悠。就在这时,他看到了鲁宽的急报,李越居然打算去清查盐政背后的势力!这不是去找死吗?

他第一反应是召月池回来,但真正拈起玉管笔时,他却迟疑了,狼毫上的朱砂滴落在绢帛上,留下豆大的红印。盐政作为大明的命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