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六章 乡村教育大环境(第二更)(2 / 2)

加入书签

演讲,多少有些太过于装大头,毕竟我今年才大二。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也是通过村长爷爷的鼓励,我今天才能站在这里,告诉大家我的想法。”

周正的一系列场面话说完。

眼看着底下的那帮记者就开始拍起来了,有些人甚至在录视频。

不过没关系,有什么打击尽管来!

咱奉陪到底……

周正知道,接下来他说的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大不韪,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公平,但针对于农村教育,周正觉得他应该说。

“以教育层面入手,各位可能觉得,在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咱们占据了比较片面的资态。

或许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他们觉得,教育这种东西拼的就是资源也就是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说是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城市与乡村,产生各种对比的反应。

觉得沿海城市,就一定是富裕、开放,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觉得资源贫乏的西部地区,偏远的农村就是贫穷,狭窄闭塞的。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至少,我们以后的教育发展,不可能向这个方向走。”

周正一句话就把这件事情定了调子,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虽说如今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一些,甚至比如说高很多,但是现实既然已经呈现出了这样的姿态,周正就不希望太多的人执拗于这个事实。

因为大趋势,大环境,就算是以国家力度,也很难去产生有力的改变。

就更不用说他这种小屁孩儿,压根就没有办法改变上面进行的一些决策。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是落后的,是没有条件的。

是那些城里的孩子,他们考大学很容易,上名校也更简单,像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别说是上名校了,就算是能考上大学,其实也已经阿弥陀佛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确经济社会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是一个大的现象,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一个问题,而在这种大社会整体范围内的不均衡,又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就是说,从孩子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乃至于这个孩子毕业完了之后再进入职场环境。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划分,这些划分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不同教育地区的教育资源影响。

所以很多人觉得农村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在资源教育上面觉得通过升学,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高密度的优质球员资源,到时候他们能够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等发达地区,然后在毕业后享有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从而愉悦龙门,实现完成自己身份目标的转换,甚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下可以帮助自己的亲戚,同样完成这种逆转。”

“可是,各位难道不觉得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了吗?”

“华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读书,而且当年的科举制度也孕育了一大批招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励志故事,但个别的例子不能代表于整体啊,所以你们应该明白吧,很多农村孩子可以通过教育跳出农门,但从农村整体层面上来说,这一比例是有一个很高的限度的,也是解决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种教育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其实就是一种十分缓慢而且效果不高的一群,在农家的孩子里面挑选,可能能够适应社会,能够适应时代大发展的那群人。

可是,难道那群暂时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发展,暂时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生活的那帮人就得活该这样受罪吗?

事实上从90年代末,从安州那边,一位摄影师所拍摄的那一些乡村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照片,能够登上人民大会堂开始,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帮助,就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可是,我们的公益项目,现在却只能维持在自助偏远地区等孩子们上学帮助他们提高升学率,帮助农村孩子考上大学。

但是如果社会整体的资源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考大学来改变命运,就永远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